第四千兩百八十五章 新戰術(2 / 3)

所以當時困守在高加索的阿爾達希爾,不論怎麼發展,都隻是朝著地獄進發,然而天變給了阿爾達希爾一個機會,而且阿爾達希爾真的抓住了這個機會。

進入北貴山區,這一步棋,在很多人看來,就像是故意斬斷了和漢室的情誼,讓漢室有了切實的理由和阿爾達希爾翻臉一樣。

其實並不是,阿爾達希爾腦子非常清楚,國與國之間,談情誼和道德純屬腦子有坑,利益才是雙方聯合的關鍵。

就像阿爾達希爾曾經無數次考慮過,如果時間回到十幾年前,安息雇傭匈奴人作戰的時候,直接和匈奴合流反倒是最佳的選擇。

至於漢室和匈奴人的仇恨,羅馬和安息的仇恨,基於現實而言,其實都是小事,清算的理由從來不是仇恨,而是實力。

高祖、惠帝、前後少帝、文帝、景帝哪個不恨匈奴,沒實力仇恨有屁用,想要清算,還得靠拳頭。

安息和匈奴合並之後,雙方直接解決了戰鬥力上的所有問題,以羅馬和安息的仇恨,隻要實力夠,羅馬是能和安息坐下來談的,真正要命的反倒是匈奴和漢室的仇恨可這有什麼怕的?

到時候不過又是一個三方博弈罷了,漢室還真能跨越萬裏來攻打安息不成?而且就算能,貴霜難道還真能坐山觀虎鬥不成,但凡了解過貴霜這個國家的情況,相比於對匈奴的仇恨,他們更想要漢室公主。

再加上韋蘇提婆一世那離譜的外交能力,漢室未必能討得了好。

真要說,現在看韋蘇提婆一世沒啥表現,那隻是因為歐亞大陸上能參與這種級別戰鬥的隻剩下三個國家了,韋蘇提婆一世的外交能力再強也基本不能在這種困局之中體現。

可換成四國同在,那外交博弈的價值可能比軍事實力都重要。

實際上真要說,拉阿爾達希爾進北貴山區,本身就是韋蘇提婆一世外交能力的體現。

可惜目前歐亞大陸上夠分量的棋子都被吃完了,剩下的連夠韋蘇提婆一世拿來作為棋子用的資格都沒有,這就很尷尬了。

阿爾達希爾正是認清了實力的重要性,才果斷的趁著天變帶來的大亂,從高加索地區殺了出來。

雖說因為漢室在北貴埋下的後手太多,導致阿爾達希爾並未成功拿下巴克特拉山城和坎大哈,可就算隻拿下了一個喀布爾,對於阿爾達希爾的實力而言,也是一個質變。

因為這意味著阿爾達希爾從困守孤城,變成了可以持續獲取支援,從中亞汲取人囗,進行轉化的新生勢力。

當然,如果阿爾達希爾真的奪下拉巴克特拉山城和坎大哈,那漢室在亞洲地區未來最大的敵人必然是阿爾達希爾,現在僅僅奪下了一個喀布爾,陳曦還能接受由曹操去和阿爾達希爾死磕。

給曹操鬆籠頭,也是陳曦意識到阿爾達希爾不好對付,繼續約束曹操,搞不好作為支點的曹操勢力在某一次失誤之中就會被阿爾達希爾打崩,而曹操勢力一旦在戰爭之中被阿爾達希爾打崩,那也就意味著阿爾達希爾獲取了占領北貴的基礎,連帶著整個中亞都得崩盤。

畢竟陳曦多少還是清楚薩珊波斯開國國主的能力,哪怕三世紀歐亞大陸一片昏沉對於阿爾達希爾有足夠的凸顯,但兩億人之中角逐出來的最強,說弱也是縱向對比的橫向對比的話,阿爾達希爾最起碼能對曹操說一句垃圾!)

這些諸葛亮和陸遜、呂蒙等人都不清楚,但他們都在中亞見過阿爾達希爾,尤其是諸葛亮和呂蒙是真正見證了阿爾達希爾從桀驁灑脫到成熟穩重,更是清楚阿爾達希爾有什麼樣的資質。

之前阿爾達希爾的表現不佳,不是因為阿爾達希爾弱,而是阿爾達希爾受限於環境隻能發揮出那樣的力量,現在真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