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三百三十三章 振聾發聵(3 / 3)

陷入敵人的汪洋大海之中,可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故而當陳宮言及這點,抱著不知道是試探,還是什麼想法的時候,陳曦語氣極為溫和,但麵上不帶絲毫的猶豫回答道:「然而我不會改。」

「我也覺得你不會改,如果你真願意改的話,政務廳那麼一群人早就將你說服了。「陳宮笑著說道,「而到現在依舊沒有改,那隻能說,政務廳那群人,現在全被你說服了,我的能力我自己最清楚,可能說服一兩位,但全部說服,絕對不可能。」

「因為他們現在站的立場都和我一致,他們知道我要做什麼。「陳曦想了想說道,到現在,包括劉備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陳曦要建立文化圈,而非是漢帝國。

曾經還有和陳曦這一方麵立場不同的人,到現在,要麼被陳曦團結到了身旁,一起為這個目標建設,要麼被陳曦的能力徹底征服,意識到不聽這家夥的指揮,後續一切其實都是扯淡。

以及最為特別的劉曄,算是分道揚鑣了。對於此事的立場,可謂是劉曄和陳曦最大的衝突,劉曄站的立場是漢帝國,是劉姓宗室。

故而哪怕不能統治的中亞,恒河—印度河中上遊等部分,劉曄也本著寧可放棄,也不能丟給各大世家、或者漢家王侯的思路。

畢竟這些地方放棄了,讓原生民族進行建國,沒有漢文化的侵蝕,那麼這些地方就算重新興建起來,也不會對漢室造成任何的影響。

不管是強大,還是弱小,都是漢室的藩屬,不會對漢室本土有任何的覬覦,這些地方終究是太遠了,最起碼對於原生民族建立的國家來說,漢室實在是太遠了,就算有聯係,也遠到最多就是例行朝貢了。

可換成漢世家、漢家王侯那就完全不同了,這些擁有者和自家同文同種的家夥,現在做進行的一切,在劉曄看來,都是為了壯大自

己,強大自家的根基,進而以便於有一天打回來罷了。

這可以說是,陳曦和劉曄一直以來的衝突點,劉曄認同的其實是漢,是劉姓宗室,為了維護這個而在努力。

畢竟大漢朝沒有徹底崩塌,宗室雖說經曆了一場波及幾乎所有人的災難,但尊嚴並未崩塌,也並不需要寄人籬下,去為別家謀劃,所以劉曄依舊是阜陵王的後人,驕傲的漢室宗親。

陳曦能理解劉曄的想法換成他是劉姓宗室的話,他也會是這個想法,畢竟站在這個立場上,所有拿了土地進行分封的家夥都是賊子。實際上各大世家的分封令能執行下去,有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劉姓宗室死絕了,這也是陳曦被稱為黑芝麻湯圓的重要原因。

因為從現在的結果來看的話,劉姓宗室必須要凋零到現在這個程度,才能執行後續的政策。

否則,劉姓宗室繼續延續之前那種龐大的政治力量的話,各大世家的對外分封是不可能進行下去的,維護自家的統治地位,那是根本不需要思考的行為。

哪怕劉備點頭了,也很難讓劉姓宗室全部點頭,而且就算全部點頭了,劉姓宗室如此龐大的體量之下,陽奉陰違必然是一種慣例,所以要分封,劉姓宗室的大權必須要收歸到劉備手上。

隻有這樣,陳曦才能繼續前行,說服劉備一個人,可比說服整個劉姓宗室簡單的太多。

那些人不死的話,陳曦就算能說服,後續也會出現一係列的問題,而且麵對這些人,陳曦是不可能下刀的。

畢竟在政治穩定的情況下,遊戲規則還是要講的真要肆無忌憚的處死反對者,那麼後續整個官僚體係的運轉都會出大問題了,問就是在幹了,至於效率怎麼樣,那就隨便扯了。

實際上,在將劉曄徹底壓翻,將對方打發去當作冊內史之後,陳曦就基本弄明白了一切。

當年長安大火的時候,劉曄雖說也是推手之一,但後續劉曄應該是第一個反應過來他被算計了,且恐怕是第一個認識到自己的對手到底有多少的智者。

劉曄的精神天賦可以讓他站在別人的立場上進行思考,而以劉曄的智力,這麼多年下來,大概早就將那個死結逐條捋順了。

劉姓宗室基本被屠戮一空,可不僅僅是董承那群人的功勞,恐怕是漢家天下絕大多數能看到未來的人期望,所以那一次,劉姓宗室基本都死完了。

因為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就是擋路了,這群人不死,其他所有人的未來都會被蒙上一抹陰霾,所以最簡單的思路就是全殺了,然後問題解決。

這也是為什麼沒人能查出來,甚至直接點,長安大火,那麼大的事情,直接沒人查宗室為啥滅門,而是關注劉協,然後查著查著最後一推二五六,沒下文了,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因為根本不需要查,在看到劉姓宗室滅門,然後長安朝會開啟,所有世家全部按時抵達的時候,那些人就已經心照不宣了。

所以弑帝對於這群人而言從來不是問題,都敢將大多數劉姓宗室趁亂滅門,還怕加上一個劉協不成?

世家,瘋起來真的不是人。

陳曦在最後一次見劉曄的時候,劉曄沒將所有的東西告訴陳曦,但劉曄知道,自己說的

那些東西,就已經夠陳曦補全剩下的部分。

「子川,你說的很對,其實我也能理解,但是啊,看著那些賊子瘋狂的行為,你說不會被反噬,你信嗎?「劉曄離開的時候非常平靜。

有些事情徹底失敗之後,放下了,反倒好過一些,但那句話對於陳曦而言,振聾發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