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為上者分憂(1 / 2)

林白藥和楚剛詳細交代了他的計劃,又從李大老板的車庫借來了那輛虎頭奔,不過為了防止胡偉康聽說過這個車牌,找人套了個假牌照。

現在的交管部門對車輛的管理稀鬆平常,沒大數據聯網的時代,套牌車也根本無從查起。

不過,林白藥不是為了躲避違章和幹什麼違法的事,他隻是以防萬一。

細節決定成敗!

對付胡偉康,絕不能掉以輕心。

然後林白藥和楚剛聯袂前往寧安地產。

寧安地產的注冊登記驗資驗資質等程序推進迅速,再過幾天就能領取營業執照。

按規定其實不可能這麼快,但薑心怡似乎在工商部門有很硬的關係,不用別人出麵,一路綠燈,需要幾個工作日核準的,全都第一時間放行,果真是有人好辦事。

先開了個會,會上方中曲提出,公司草創,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是要積極拿地進行房地產開發建造,然後進行商品房銷售和物業管理等配套服務,還是先組建工程建築隊,從接洽工程、設計圖紙、房屋裝修搞起,或者是直接和別的開發商聯合,做房屋中介租賃、投資顧問、置業谘詢等方向。

林白藥笑道:“你們的意見呢?”

方中曲看向邢元維,顯然他們私下裏交換過意見,邢元維道:“現在市場這麼不景氣,拿地的風險太大,不如穩紮穩打搞工程。以林總和楚總在市裏的關係,相關的市政設施改造工程應該能中標。等把隊伍練出來,又有了知名度,一旦市場好轉,再拿地開發,事半功倍。”

邢元維言簡意賅,沒有丁益民能說會道,但他的出發點瞄準了市政設施,這是很聰明也很穩健的做法,既能減少風險,也能讓公司立足。

林白藥看向薑心怡和丁益民,道:“你們兩個呢?”

薑心怡道:“我對市場不敏感,林總怎麼說,我怎麼做。”

丁益民笑嘻嘻的看了眼薑心怡,討好的道:“薑姐說的也是我想的,公司的大方向,全靠林總楚總掌握,我們是小兵,隻管衝鋒陷陣就是。”

薑心怡俏臉清冷,沒搭理他。

楚剛一直不太喜歡丁益民的油嘴滑舌,不過他是林白藥親自招進來的,也不好太不給麵子,道:“林總說過,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有什麼想法就直接說,說的好會有獎勵,說的不好也沒關係,集思廣益嘛……”

林白藥讚同的點點頭。

丁益民受到鼓勵,道:“那我就鬥膽說了,我覺得,林總,還是要拿地。”

“哦?”林白藥來了點興趣,道:“理由呢?”

“被譽為‘商祖’的戰國大富豪白圭說過一句話:‘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現在大家都怕拿地,上個月市南有塊位置不錯的地皮,據說探到了90元一平米的史低,近乎白送,可還是沒企業願意出手。這個時候,我有預感,正是人棄我取的良機,哪怕短時間內市場不會反彈,先把地囤在手裏,日後也必然會暴漲……”

林白藥對丁益民刮目相看。

他一個搞設計的,在98年市場普遍哀嚎的情況下,能有這份眼光實屬難得。

所以說,千萬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以言辭取人,木訥的未必是蠢,油滑的也未必沒有才幹。

巴菲特在08年經濟危機時說過一句話:‘他人貪婪時我恐懼,他人恐懼時我貪婪。

這和白圭的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隻是白圭比巴菲特早了兩千多年。讀史使人明智,懂得活學活用,老祖宗的智慧,就變成了自己的智慧。

丁益民做到了。

至於他說的地價90元一平米的曆史低價,並不是笑話,而是真實存在的。

縱觀國內的土地出讓製度,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

最早是計劃經濟階段,土地分配完全被中央政府壟斷,地方政府的作用極小極小,這個階段無所謂什麼地價。

後來改革開放,逐漸加大了土地的開發利用,但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做出詳細的規定,這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積累了經驗,也吃了很多苦頭。

直到1988年,《土地管理法》規定,絕大多數建設單位應該通過土地出讓的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土地出讓金正式登上曆史舞台。

但是,《土地管理法》沒有規定具體的出讓方式,從1990年到2002年間,幾乎所有的土地出讓都是通過當地政府和企業單位私下裏“閉門談判”獲取,這使得實際成交價格遠低於市場基準定價。

比如,1998年首都的土地出讓金是43億元,占首都當年GDP總值的百分之二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