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以退為進(1 / 2)

蘇重數控此次並購重組,對省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是以退為進,威脅領導?

不解決我的難題,就撂挑子走人。

反正火架起來了,烤的不是星盛和林白藥,而是整個蘇淮省的顏麵。

抑或隻是金融套路,玩弄財技?

放出風聲並購蘇重,隻為拉著銀行和政府為星盛背書,謀求貸款、政策和其他方麵的利益。

不管哪一種,林白藥都是拿他在蘇淮省的全部事業孤注一擲。

萬一閔守誌不支持,幻兔網絡離開越州隻是第一步,寧安地產必然也沒了活路,寧安科技、星河映象還有星盛文化,全得折戟沉沙,遷址別處。

喬延年事先沒有聽林白藥說出他的打算,這會心頭一緊,下意識的想要幫著打個圓場。

可話到嘴邊,又猛然止住。

林白藥不是衝動的人,認識以來,從不會讓朋友失望。

這般冒失,看似激進,其實仔細想想,或許真的是破局的妙招。

所以他決定靜觀其變。

……

所有並購上市公司的案例中,成功不是常態,失敗才是常態。

多少炒的火熱的並購事件,每每在簽訂意向協議後,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宣告終止。

對省裏來說,抱著最大的期望,卻也有麵對失敗的心理預期。

因此,當林白藥先給出合理的解釋,再充滿歉意的說出打算取消星盛和蘇重數控的交易。

聽在閔守誌耳朵裏,這並不是威脅。

而是眼前的年輕人在用盡渾身解數後,選擇麵對現實,無奈的低頭認輸。

閔守誌沒有繼續蘇重數控的話題,而是神色嚴肅的問喬延年,道:“寧安地產的情況是不是和林總說的一樣?”

喬延年坐直身子,知道成與不成,在此一舉。

林白藥拿著自己在蘇淮省的全部事業開了頭,他作為鐵杆盟友,必須拿出徹底得罪許衛國的勇氣來收尾。

該拚命了!

“閔書記,寧安地產的成立其實是林總為了幫助東江市解決困擾市府和百姓多年,最為積重難返的爛尾樓項目,並開創性的提出了城建投的構思。這個事,我之前向您彙報過。”

閔守誌點點頭,道:“我記得當時說過,如果這個模式有效果,可以考慮全省推廣……”

喬延年道:“事實證明,經過城建投和寧安地產的聯合運作,全市爛尾樓項目確實被盤活,馬上就可以投放市場,見到成效。”

他忽而氣憤填膺,渾然不顧在閔守誌麵前失態,道:“但許衛國不知何意,舉著建設部改革城鎮居民住房的大旗,對寧安地產毫無道理的肆意打壓。雞蛋裏挑骨頭,不講政策,不看曆史,不結合實際……莫非要看著寧安地產倒閉,東江爛尾樓整治擱淺才後快?閔書記,許衛國主導的調研組的所作所為,已經在東江引起輿論的強烈不滿。具體情況,省裏可以派人去查,我對我今天說的每一句話負責。”

直接點名道姓,不問可知,雙方矛盾積累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閔守誌不動聲色,沒有對喬延年的慷慨激昂發表意見,而是站起來和林白藥握手,道:“林總,這些情況,我會了解一下。不過,資金問題不是大問題,隻要我們雙方都有誠意,總能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蘇重數控承載著蘇淮幾代人的精神信仰,如果並購能夠圓滿完成,不僅蘇淮父老會感謝你,我們這些愧對百姓信任,沒把蘇重數控搞好的人,也會由衷的感謝你!”

……

喬延年送林白藥來到大院門口,事已至此,沒什麼好說的,隻能靜等閔守誌的決斷。

“喬市長,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林白藥目光堅毅,輕聲道:“以我現在的身份,其實遠遠不足以在閔書記麵前談東論西。隻不過因為蘇重數控的特殊意義,星盛願意花大價錢進行並購,才讓我僥幸的越過幾個級別,能和閔書記直接對話。所以,蘇重數控是我說服閔書記支持的最大底牌,不拿這個做籌碼,就像你之前說的,閔書記可能不會深入介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