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入冬,BJ飄起了鵝毛大雪。
在前一年,也就是49年,北平再次改回了BJ。
這一年,國際形式嚴峻,開啟了抗美援朝的序章。
19歲的何遠山不顧何崇樓的勸阻,毅然加入誌願軍,前去朝鮮戰場。
這一年楊小秋70歲,入了古稀之年。
同時也迎來了楊小秋的第一次大病,臥床不起。
他在BJ五十年的時間裏麵,未曾生過病,除了刻意為之。
如今臥床不起,家中也隻剩何家兩個小弟弟,何遠圖和何遠森。
這一年何崇樓也92歲,行動不便。
好在何家兩個小小弟也還算孝順,對於何崇樓並未有怨氣。
再就是對於將他們養大的楊小秋,也心懷感激。
楊小秋這一病便足足病了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朝鮮那邊雖有消息傳來,何遠山的卻了無音訊。
這是1951年的春天,BJ依舊沒有變暖,寒冷如冬。
楊小秋的身子骨越發的不好,晚上老是做夢。
夢裏都是剛來BJ時候的事兒,夢裏都是龔依依,未曾再見到的龔依依。
此外還有大師兄和師娘,他們總是在遠處笑吟吟的看著自己。
楊小秋雖無大病,卻也知道自己身體可能不行了,
他沒有想過回天津,死了以後葬在天津。
這裏才是自己的家啊!
生活了五十一年了,可不就是自己的家嘛!
1951年3月15日,楊小秋喚來了何遠圖和何遠森交代後事。
自己死後就將自己的骨灰撒了,去廣州撒入海裏。
這樣,自己也是伴隨著她去的。
她,是她啊!
看著何家兩個小小弟的模樣,楊小秋安慰道:“不要難過,生死都是人生必須經曆的,而我看到了這個時代的美好,已經很幸福了。”
楊小秋輕輕拍了拍他們的肩膀,隨後顫顫巍巍的離開何崇樓。
楊小秋就這樣漫無目的的人走著,不知道何故,楊小秋走到了這家糕點鋪。
楊小秋恍恍惚惚在人群中看見了她,她的麵容未變,笑起來依舊好看。
隻聽她輕啟紅唇,一臉帶笑又浪漫的說出了那句話。
“小師弟,我想吃杏仁酥了。”
楊小秋伸手想要觸碰她,卻撲倒了下去,沒有了聲息。
ps:本書結束了。
60萬字,不長不短,很遺憾的是,有很多東西沒有表達出來。
寫的很艱難,因為有段時間寫了就封,封了又改,改改修修,沒有了心氣。
這個故事是關於遺憾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我想著,人生總該有遺憾,人生總該有太多的不舍得。
這個故事從晚清到民國,再到新時代。
是我期盼的新時代,也是他們期盼的新時代。
故事的最後,也想要對楊小秋說一聲對不起。
對不起,讓你孤獨的活了71年。
而龔依依,是你的夢,也是我的夢。
是承載了遺憾的帆船,是見不到,觸碰不到的痛。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我此生,不必遭受苦難。
如果還有下一個故事,那麼將會是關於何遠山的故事。
一個京劇傳承下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