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章 十矢連弩(1 / 2)

“你們也小心一些,羅馬人可能會仿製弩機,畢竟之前一戰我們使用了很多這種東西,作為一個國家,他們在確定了這玩意兒的威力之後極有可能會進行仿製,最多威力達不到我們的水平。”諸葛亮送這群人離開的時候特意交代了幾句。

“嗯,這一點我也有估計,也算正常,第一次接觸這個東西的國家,在見到其威力之後都會仿製,不過這玩意威力達標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司馬懿淡然的說道,他早就有這個心理準備。

戰爭從某種觀點看的話,也算是一種交流方式,而現在的羅馬作為一個根基雄厚的大國,仿製弩機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很困難。

所謂的技術難度確實存在,但普通弩機不進行任何修改,直接測繪製作,羅馬還是能做到的,最多是弩機這玩意對於羅馬和安息這邊的價值並不高,畢竟羅馬人和安息人最經典的就是弓箭一息十發。

雖說威力比不上弩箭,但弩箭有一個死穴,也就是上弦太慢,像李傕等人使用的大威力單發強弩,弩矢在溫養到位的情況下,近距離發射,釘穿當前將帥所穿的甲胄都不是問題,但是你見過李傕在一場戰爭之中使用兩次這玩意?

弓箭是純粹的技巧,而弩箭這玩意完全就是機械力,和你技巧沒有半文錢關係,上弦難度跟你的技術相關,威力也和技術相關,但是有一點沒有問題,那就是一般威力越大的弩機,上弦難度越大。

這就造成了一種很無奈的效果,弩機一般都是一波流,在連弩出現之前基本都是用以正麵擊破或壓製。

當然連弩自身又很難保證威力,造價,以及射完箭矢之後填裝箭矢的難度這三項之間的平衡,因而就算是羅馬人拿到了弩機,在結合自身的狀態之後,大規模製造弩機的可能性也不大。

恐怕更多是少量製造一波,用以驗證並進行技術儲備,對於羅馬安息這種數個呼吸之間射光一壺箭的高攻速軍團來說,弩機其實並不適合他們,至於十發的那種連弩,倒是所有國家都很需要,但問題是這玩意就算是漢室這邊到現在也沒真正點起來。

說起來這一方麵也是中原和羅馬,安息最大的不同,中原那邊因為鐵礦質量和開采難度的問題,很少有大規模成建製消耗箭頭的軍團,而羅馬和安息都具有露天優質鐵礦,對於弓箭這種玩意兒的使用就隨意了很多,以至於雙方走上了不同的弓弩發展道路。

羅馬和安息明顯走上了高射速,威力適中這條路線,靠數量覆沒對方,而漢室這邊則是走上了低射速,大威力這條路線,靠精準射擊幹掉對手,以至於雙方在技術發展等方麵都出現了很大的不同。

不過羅馬和中世紀那群歐洲菜雞完全不同,肯定不會智障到因為弩箭威力太大,農夫拿著都能擊殺“高貴的鐵罐騎士”,進而對弩箭進行技術封殺,不讓任何使用什麼的。

說起來,羅馬幾乎能算上是歐洲的良心了,真正的羅馬帝國倒下之後,歐洲整整一千年不僅沒有進步,還退步了,雙方實在是沒在一個層次,簡直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連弩這玩意,黃月英已經將勉強算是改製成功了,十矢連弩,威力中上,正常精銳騎兵衝鋒距離內,這種連弩已經能射穿溫養好的皮甲了,距離再近點,就能射穿甲胄了,缺點還是造價高。

不過勉強已經能接受了,而且也算是改製到了足以批量生產的程度,看諸葛亮的情況,已經生產了一批,交給李傕等人,準備去羅馬和安息戰場試試效果,比起曾經中原陳曦命人搞的連弩要好不少。

至少黃月英製作的版本,箭矢已經是通用箭矢了,不必再像曾經那樣必須要用特種箭矢了,完成了這一步基本上這玩意已經算是登上了台麵,有生產的價值了。

不過到了這種程度之後,就算是黃月英動用自身的類精神天賦進行研究,也很難再有改進了,更糟糕的是換成十矢連弩之後,更換箭矢射擊的難度直接突破了天際。

簡單來說十發弩箭射完之後,戰場上基本就不存在重新填充箭矢這種可能了,填充極其複雜,不過看在其威力和勉強能接受的成本上,這東西還是被諸葛亮先行生產了一批。

畢竟也是一種大威力殺傷性武器,相比於西涼鐵騎以前使用的單發大威力強弩來說,更適合西涼鐵騎這種破陣的突騎兵使用,至於造價,總比培養老兵要節省的太多。

當然李苑這邊也有一些腦洞之作,隻不過由於李苑在機械係方麵缺乏動手能力,哪怕曾經有過惡補機械係書籍,但黃月英在機械和匠作方麵過於深刻,比這一方麵隻能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