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其他的保證方式,利益和價值的紐帶才是保證阿爾達希爾未來最好的方式。
漢室難道不想收服阿爾達希爾嗎?絕對想過,光是看著聖殞騎,塔瓦斯德斯都明白漢室是想的,如果阿爾達希爾沒有其他的野心,如奧姆紮達一樣,那麼成為漢室的一員,封侯拜相幾乎是必然的。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裏,阿爾達希爾並不想臣服。
這是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一個不想臣服的人,漢室也沒有什麼辦法,所以才有了高加索之囚。
沒錯,在塔瓦斯德斯看來,高加索就是囚牢,那邊的環境雖好,又有山川之險,但上限明晃晃的就在這裏,而且阿爾達希爾不可能花費幾十年在那裏空耗。
所謂的非洲開拓計劃,對於阿爾達希爾而言其實也是和曾經一刀兩斷的一種方式,所以所有由漢室給阿爾達希爾指出來的路,都不是阿爾達希爾需要的路。
正因為明白這些,又看穿了漢室想要覆滅貴霜的現實,塔瓦斯德斯最後認同了阿爾達希爾的計劃,而且在這個計劃上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調整——讓貴霜獲得勝利,而不是拿下赫拉特。
誠然,拿下赫拉特,阿爾達希爾就獲得了一定程度坐山觀虎鬥的資格,而且這邊的情況,固守的話,阿爾達希爾也有著絕對的把握,在糧草供應齊全的情況下,普通軍團絕難打下赫拉特。
可這不夠,赫拉特的糧草絕對是無法自給自足的,從波倫山口運輸糧草到坎大哈問題不大,但是運輸到赫拉特,當初貴霜如何放棄的赫拉特,真當阿爾達希爾是個瞎子不成。
所以拿下赫拉特,就停止攻勢,坐山觀虎鬥,阿爾達希爾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一個死,但換另一個可能呢,阿爾達希爾的聖殞騎在奧斯文他們牽扯了曹操絕大多數注意力的情況下,直撲坎大哈呢?
甚至都不需要直撲坎大哈,直撲曹操和奧斯文決戰的主力。
這種事情,對於絕大多數的軍團而言是做不到的,但是對於聖殞騎而言恰恰在能力範圍。
突騎兵,高攻速,高傷害,機動力非常強,聖殞騎的戰鬥力哪怕沒有達到第十騎士那種水平,短時間爆發四五個滿編禁衛軍的戰鬥力還是能做到的,而且這也是精銳軍團最大的優勢,轉戰能力和隱蔽性。
當然這樣的做法,就算有阿爾達希爾和奧斯文前後夾攻,聖殞騎也有極大的概率會損失一兩千人,但這樣的勝利足夠扭轉當前的局勢,而且阿爾達希爾的五千聖殞騎打不下來坎大哈,不代表奧斯文率領的北貴主力打不下來。
這可以說是當前僅有聖殞騎所能做到,而且其他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猜到的事實,因為從猜疑鏈和邏輯鏈上講,在目前這個環境下,阿爾達希爾不顧損失,放過赫拉特不打,強行越過坎大哈去背刺曹操和奧斯文決戰的主力,在這些鏈條上缺了一環。
這是連作為友軍的奧斯文,和在背後操控局勢的韋蘇提婆一世都無法預料到的事情。
這已經不是智力的問題了,而是思維盲區的問題了。
“越過赫拉特,然後跨過坎大哈嗎?”阿爾達希爾吐了口氣,如果不是塔瓦斯德斯給他詳細講解了表麵局勢之下潛藏的真實原因,哪怕是阿爾達希爾都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因為這種選擇太糟糕了,會讓本身已經成為無根之木的阿爾達希爾再一次削弱,而且自家最重要的底牌會遭受重創,這樣打完之後,如果貴霜反戈一擊,阿爾達希爾大概率就會暴斃。
然而塔瓦斯德斯的解釋打消了阿爾達希爾的疑慮——漢室強過貴霜,貴霜強過阿爾達希爾,而他們的對手都是漢室,那現在應該是他們最佳的蜜月期,甚至貴霜願意借糧,借兵,借土地給他們。
就跟正史江東勢力和劉備勢力的蜜月期一樣,那段時間江東勢力甚至願意將南郡借給劉備,而後期劉備也願意給孫權還三郡。
可以說在雙方勢力對比還沒有跨過某條線之前,江東勢力必然視劉備勢力為最佳的盟友,當然,反過來說的話,一旦盟友的勢力跨過了某些線,或者敵人的勢力出現了衰弱,調轉槍口也是必然。
塔瓦斯德斯並不知道三國這個概念,也不懂什麼叫做鼎足而立,但是他懂人心,也能感受到韋蘇提婆一世的外交手腕。
故而塔瓦斯德斯很清楚,相比於拿下赫拉特城,就此坐山觀虎鬥,全力出手,夾攻曹操,拚著己方損失,將曹操重創,之後借由奧斯文之手拿下坎大哈,反倒大概率會逆轉整體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