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在有天賦加強的時代,弓箭手成為了一種近乎消耗性的兵種,而對外戰場,最忌諱的就是消耗戰。
因為耗不過,本土作戰,一個幾千萬人口的國家,損失幾十萬人,並不致命,但是跨萬裏作戰,你所能投入的總兵力,可能都不到幾十萬,故而對外作戰要的是有效殺傷敵人,而不是一比一兌子。
“射聲和長水雖好,其定位終究還是為拱衛國都,以及針對特殊性的軍團,鎮壓叛亂等等,帝國之戰,所謂的弓箭手軍團,算了,還是得看騎兵和步兵。”袁譚覺得自己可算是理解了史書對戰匈奴的時候,到最後為什麼漢軍隻剩下持弩騎兵,持弩步兵,以及全能步兵,基本沒有什麼弓箭手了。
“發展重弩嗎?”荀諶點了點頭,“這個就需要技術了,哪怕是盾衛,要保證生存力的話,也隻能使用中小型弩機,而中小型弩機的威力對於某些頂級重裝軍團並不致命。”
“這就需要技術了,長安也在發展,從某個角度講,陳子川的眼光確實是很好,說起來,他們的元戎弩現在什麼情況了?我覺得這個適合給一線士卒作為近戰武器,貼臉使用非常好。”袁譚麵無表情的說道,他想要從陳曦這裏白嫖。
“不行,成本壓不下去。”荀諶搖了搖頭說道,“生產了一萬多柄,然後停產進行技術改良,結果天變之後,大匠多有其他任務,現在已經先行擱置了,不過陳子川確實是開始朝弩機過渡了。”
實際上不是陳曦朝著弩機過度,而是弓箭使用太麻煩了,外加死亡率太高,陳曦得計算人員成本,所以逐漸給一線重步兵配備三矢強弩這種標準武器,進而逐漸淘汰弓箭手。
畢竟強弩手不怎麼需要訓練,拿起強弩,稍加訓練就能使用,而弓箭手要的訓練不少,在對射之中還容易損失。
穀</span> 事實上從正史武備記錄就能看出來,漢朝因為大規模對外作戰需求,弓箭的需求遠小於騎兵和強弩,《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弩537707,弓77521,弩矢11458424,箭矢1199316。
基本上弩和弓箭的對比在十比一左右,這其實已經說明在漢朝經曆了大規模對外戰爭之後,清楚的認識到純粹的弓箭手軍團在外戰的局限性,還不如給步兵騎兵配備強弩,讓這些人自由進行打擊。
哪怕是正史之中沒有天賦強化這種東西,弓箭手對於弓箭手自身來說也是攻高防低,既然穿甲胄的步兵,拿把強弩能打死對麵的弓箭手,何必組建純粹的弓箭手軍團。
甚至就連弓箭特別強的丹陽精銳,就本質而言,也是全能步兵,弓箭對於丹陽兵而言,隻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輔助手段而已。
在想清楚這些之後,袁譚最後還是放棄了高大上的射聲和長水,轉而準備搞一個強弩流水線,給一線的步兵,騎兵什麼的人均配備一柄強弩,當然袁譚最終極的想法是給每個士卒配備一柄元戎弩。
至於相對專業的弓箭手,則由朱儁搞出來的弩機盾衛來代替,反正堪比雙天賦的弓箭手打擊,差不多也夠用了。
再說這玩意兒的生存力可遠遠強過普通的弓箭手,好歹也是全甲步兵,可比弓箭手耐揍多了,就算是被近身了,也能繼續戰鬥。
“陳子川居然都有考慮成本的時候?算了算了,那還是用我們常用的強弩好了,大不了每人準備兩把就是了。”袁譚在聽到荀諶的話,直接將自己剛剛生出來的念頭掐滅了。
活了三十多年,袁譚見過最可怕的幾件事之中就有一件是陳曦那無限資源掛,然後現在開著無限資源掛的陳曦,表示元戎弩太貴,袁譚瞬間對於元戎弩沒有了興趣了,陳曦都說貴,哪得貴到什麼程度。
實際上真要說貴也不是非常貴,陳曦封存這個玩意兒的原因在於這東西的零配件太多,就算是上流水線,流程也很麻煩,需要的人手太多,可帶來的戰鬥力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