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年間的軍製大致可以分為魏國和蜀國繼承自秦漢的征兵製,以及吳國特有的部曲製。
雖說早在元鳳年漢室統一之後部曲製度就被長安不斷地壓製,但由於一係列的政治原因,江東的部曲製度一直未能消除,孫策和周瑜也隻能一定程度的進行遏製,這畢竟算是曆史遺留問題。
江東世家能在澳洲搞事的基礎,其實就是他們手頭的部曲。
以吳中四姓朱氏,朱桓為代表的不怎麼團結在孫策周圍,但又給孫策注資的家族,基本都參與了這一次冒險。
至於朱桓為何成為領導,其原因很簡單,有能力,又不願意為別人所驅使,家中勢力又強,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領頭人。
當然這裏得說一句,吳郡朱氏並非沒有給孫策進行投資,實際上吳郡朱氏是一個龐大的概念,甚至真要拉關係,連會稽的朱偶都算是朱桓的叔父,隻是朱偶和這群人玩不到一起去,所以也不回江東。
不過人不回去,不代表關係就沒了,哪怕吳郡朱氏給朱雋送禮,朱雋不收,知道有這回事,多少也會提點一二。
也正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關係,朱氏在江東依舊是名門,再加上朱治、朱然這些人的奮鬥,不喜歡為人所驅使的家主朱桓自然能去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方說拉一批人搞個勢力什麼的。
聽起來可能有些離譜,但實際上朱家本身就有部曲,他們隻是借用漢室.江東這份旗號去搞事罷了,以前孫策和周瑜也知道,可對方不過分的情況下,最多敲打敲打。
哪怕要求朱桓解散部曲,不允許個人擁有武裝力量,但隻要那些人還是朱家蓄養出來的,拿著朱家的錢,那麼就算是解散了,在需要的時候一聲通知也就又招來了。
若要解決部曲,隻是責令某一家解除是沒有意義的,隻有讓江東存在部曲的所有家族都解除才能解決問題。
可惜之前這種事情是做不到的,而正因為做不到,江東世家才一個個的具備足夠的獨立自主的權力。
說實話,陳曦是不介意各家獨立自主的,封國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讓各家各戶獨立發展,但在開拓階段,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能以坑害自己人去謀求發展。
哪怕你做不到諸葛亮那種看不慣曹操,所以「政令多少,我給多少,流程如何,我走流程」的程度,起碼也要做到不扯後腿。
江東世家的墮落就在於,在國內的時候最起碼沒怎麼扯後腿,哪怕陳曦要求往西發力,這群人有往南的,有往北的,最起碼沒有往東的,這就勉強也算是大家齊心協力。
可現在,江東世家其實已經有些扯後腿的意思了。
部曲製這個,陳曦也知道,但陳曦一貫就屬於,隻要你們能運營下去,我就認為你們有存在的價值。
所以陳曦很少去管各大世家怎麼發展這種奇怪的問題,愛怎麼發展都行,搞部曲製也不是問題,比方說目前的太原王氏其實也算是部曲製,畢竟錢少,必須要集中力量辦大事。
可人太原王家的部曲製是保證其他士卒的基礎收入,然後本家核心精銳拿錢多,福利好,可有事就得真上。
老王家的軍規是戰陣之中,著重甲者一線,板甲者次之,輕甲再次,作戰時精銳骨幹領頭上陣,撤退時著甲精銳殿後。
所以老王家招部曲的時候,士卒也會有杆秤,而不是部曲的普通士卒也明確意識到自身就算跟部曲的精銳戰鬥力一樣,對方也確實是應該比自己拿更多的糧餉。
可江東這邊的部曲製不一樣,普通士卒拿錢少,還要執行危險任務,精銳部曲會先觀察後決定出擊還是撤退,所以能當部曲的都盡力當部曲,沒人願意當普通士卒。
問題是這種情況下部曲位置幾乎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大家都意識到當部曲好,所以削尖腦袋往裏鑽,為家族賣力,而不是為國而戰,而成為部曲之後,又變成另一種思維,衝的慢一些,死得緩一一些,反正已經成部曲了,有人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