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逃跑的匠人(1 / 2)

劉守有回了錦衣衛大發雷霆。

馬上命人將姚關濤拿下,一起拿下的還有宋雲等負責執行任務的若幹錦衣衛。

要不是皇上發了旨要三司會審,劉守有恨不得馬上把姚關濤弄死,以解心頭之恨。

雖然不能弄死他,活罪卻在所難免。

錦衣衛是什麼人,北鎮撫司又是什麼地方。

人人談之色變。

姚關濤自打進去就沒得好,以前給別人用刑的家夥,他嚐了遍,要不是有人怕整死他,勸著劉守有,姚關濤早就死了幾十遍。

三司會審結束,二張被判斬立決,從犯全部絞刑,家屬帶枷鎖永久充軍!

姚關濤誣陷良家賣奸,還有錦衣衛的一群邏卒,當然都沒有好果子吃。

即使宋雲違心辦事,也沒有從輕發落。

劉守有開始大力整頓錦衣衛。

還真是清理出不少的蛀蟲。

最典型的當屬錦衣衛舍人王峰追捕匠人逼死人全家上吊的事。

長壽山一直是大明曆代皇上的陵寢,一座陵寢從動工到結束需要花費數十年的光陰,因工程浩大,所需匠人自然就多。

山東匠人李賀便是修築皇陵的匠人之一。

說起匠戶就不得不提明朝的戶籍製度。

明朝戶籍製度將全國戶口按照職業分工,劃為民戶、軍戶、匠戶等籍,民戶務農,並向國家納農業稅、服徭役;軍戶的義務是服兵,匠戶則必須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

各色戶籍世襲職業,不容更改,農民的子弟世代務農,工匠的子孫世代做工,軍戶的子孫世代從軍。

所以李賀的父親,他爺爺,甚至一直追溯到洪武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匠戶。

匠戶也分兩種,一是輪班匠、二是住坐匠。輪班匠每年要輪流到官營手工作坊服役,每班是三個月,但在官府有大工程的情況下,官府往往將以後的年份通算在內,這樣便可以幾年之內讓他們服役,而不讓他們回家。

住坐匠則是每月赴官營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則須月出銀一錢由官府另雇他人。

本來匠戶除了服役之外,其餘時間可以自由工作,憑借手藝養家糊口,如今為修皇陵,從各地調用工匠,已經是不容易了。

而為了保證工程延續,工部常常不讓輪班匠回原籍。

工匠本來靠手藝吃飯,如今在服役,朝廷不給工錢,好的時候能給一些鹽糧,賞賜一些衣物,但也隻有在工程能如期完成的時候才能得到,這等於是沒有收入,還要忍受官吏及工頭的打罵與盤剝,逃亡是他們無奈的選擇。

所以李賀逃了。

工部也怕逃的人多了,完不了工程。便上奏要求朝廷追捕。

最後這份工作就落到了錦衣衛的身上。

錦衣衛公務繁忙,沒有更多的人指派,最後這樣的工作落到了錦衣衛舍人的頭上。

錦衣衛舍人就是錦衣衛的編外人員,如同二張是東廠的編外人員一樣。這樣的舍人一般都是公侯伯指揮的家人。

錦衣衛是個油水非常足的部門,所說王峰家裏不差錢,但是不可能總是跟家裏要錢。

所以王峰隻好自己想辦法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