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皺著眉頭:“怎麼?民間私鑄錢幣的很多嗎?”
馮保知道,大明這位皇帝平時用銀較少,對錢幣的認識還不高,甚至根本不知道錢幣的價值,更是對市場了解不深。
“回萬歲爺,民間私鑄錢幣的確實不少,但是大多數都是鑄造古錢幣。”
朱翊鈞更是納悶:“怎麼鑄錢還鑄造古錢幣?”
“好叫萬歲爺知道,私鑄本朝錢幣是大罪,誰也沒那個膽量。但是私鑄古錢幣就不同了。畢竟不是本朝的錢幣。”
朱翊鈞更是一頭霧水:“怎麼古錢幣還可以流通?”
馮保歎了口氣,咱們這位皇上離市井太遠了。
這也不怪皇上,畢竟李彩鳳看的太嚴了。
“皇上,咱們大明至今為止隻有六位先帝鑄過錢,而且數量有限,民間哪有那麼多錢用啊,到現在民間多使用的還是宋朝留下的錢幣呢。”
朱翊鈞目瞪口呆,他也沒想到,如此大的帝國,建國二百多年,還使用的是宋朝的錢幣。這有些匪夷所思。
錢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朱翊鈞不了解,他也知道。
貨幣是啥,代表一切商品的價值。
最重要的國家可以通過貨幣供給量的調控來防止通脹或通縮,調節貧富分化,發展經濟,調節行業利潤率。
大明眼下就失去了一個調控國家的利器。
而這枚利器恰恰是大明走向沒落的根源。
換句話說,因為貨幣原因,導致大明經濟的崩潰,從而致使大明消亡。
如此嚴重的問題,朱翊鈞怎麼可能不重視。
沉吟了一會,朱翊鈞說道:“傳先生來吧。”
張居正來的很快。落座後便等待朱翊鈞的問詢。
朱翊鈞拿起吳桂芳的奏本,遞給張居正說道:“先生看看,民間多有私鑄錢幣者當如何處之。”
張居正接過來,瀏覽一遍:“民間多有私鑄錢幣者,自有律法束之,皇上今日召見怕有別的事吧。”
朱翊鈞點點頭,不由一笑:“還是先生知朕。朕也隻是起個由頭。朕確實有些問題不甚明了,想讓先生教朕。”
“皇上請說。”
“是這樣的,方才朕與馮保聊了兩句,說咱們大明自開國以來就沒有發行過多少錢幣,民間還多用宋朝古錢,那朕就想知道,百姓手裏沒有錢怎麼交易,茶米油鹽總是要花錢的。”
“皇上,咱們大明目前貨幣有三,其一就是大明的寶鈔,寶鈔是太祖規定的法定貨幣,到目前為止寶鈔提舉司也在印製和發行。但是皇上你也知道,現在寶鈔不值什麼錢。
這第二就是現在使用最多的白銀,現在稅收也是折銀征收。
第三就是皇上說的銅錢。白銀更適宜用於大宗貿易,市井間的日常瑣碎交易則需要用銅錢。咱們大明缺銅,所以銅錢的鑄造並不多。這也就是民間為什麼有大量私鑄古錢幣的原因了。
至於皇上說的臣也有所耳聞,因為銅錢不夠用,部分地區隻好使用實物交易。
雲南專用海貝,四川、貴州用茴香花銀及鹽、布,江西、湖廣用米穀、銀、布,山西、陝西間用皮毛等。”
朱翊鈞哦了一聲,不禁又問:“既然先生知曉,為何不解決呢?”
張居正愣了一下,並沒有答話。
朱翊鈞不知道他是想不到這塊,還是不知道怎麼解決。不過他更相信後者。
畢竟這個問題存在了二百多年的時間。
如此長的時間裏,愣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出這個問題,這著實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先生,首先說寶鈔,既然寶鈔已經失去價值了,為何還要印刷發行,官員的,士卒的俸祿為何還要發放寶鈔,朕想民間已經拿寶鈔胡牆了。寶鈔提舉司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第二點,白銀是放下大宗交易的貨幣,這點毋庸置疑,但是白銀也有其局限性。第一就是白銀的重量,一兩十兩還不是事,百兩千兩甚至上萬兩就成了問題,現在民間大的商賈繁多,交易達十萬兩之巨的不再少數。
如果一位京城的商人去山西交易,那麼他就需要雇傭車輛運送銀兩,不消說十萬兩重量如何,這一路上安全問題又該如何,商人為了安全問題勢必會雇傭很多的人馬,這人吃馬喂的花費巨大,商人本就逐利,勢必會將這些成本分攤到商品上,造成商品價格昂貴。那如何解決此類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