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伊朗高原西南部、波斯灣北岸的埃蘭文明是疑似與蘇美爾同時崛起的文明古國。盡管其最早的曆史已不可考,但我們至少能在一份記載模糊的古文獻中看到埃蘭人在公元前26世紀初的身影,上麵有一段關於當時埃蘭人與蘇美爾城邦之間發生了一次戰爭的記載。埃蘭人擁有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而兩河流域有肥沃而富庶的農耕土地,所以雙方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不斷著。截止公元前16世紀前,埃蘭人至少被兩河流域的強勢力量打敗過數次,但也曾在公元前26世紀初稱霸了兩河流域,數世紀後更是在公元前2006年滅亡了烏爾第三王朝,將其都城夷為了平地。但是,盡管埃蘭人武功強盛,但其文化水平始終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以致後來埃蘭人四周的所有民族都沒有繼承其文化衣缽,所以其國家滅亡之時,便是其文明斷絕之日了。
與埃蘭國情況比較類似的是位於敘利亞地區的埃勃拉古國,該國的曆史最早也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以前,但我們幾乎無法知曉其曆史,因為它的遺跡出土時間僅是數十年前上個世紀70年代的事,所以專家們至今無法準確描繪其文明發展軌跡。我們唯一能知道的是,埃勃拉古國已經具備了文明的所有要素並曾一度發展為擁有30萬人左右的大規模文明。埃勃拉古國大概滅亡於公元前2000年代初,原因已不可考,可能是戰爭,因為當時埃勃拉控製了幼發拉底河上遊,與下遊的阿卡德王國發生了激烈衝突,薩爾貢之孫納拉姆?辛曾舉兵攻克並焚毀了埃勃拉城。不過在此之後埃勃拉文明仍然發展了很久,其間還遭遇了赫梯人和阿摩利人的入侵,到前2000年代初,埃勃拉古國突然瞬間消失,情況與索諾斯文明極其相似。更多探索與發現有待新的考古發掘,這裏也不贅述了。
如果說埃蘭文明和埃勃拉文明可以劃作獨立發展文明的話,那麼以下幾個文明的發展便是明顯受到了兩河流域的影響甚至左右的了。
亞述文明誕生於兩河流域北部山區,其最早曆史大概在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隨後發展為了貴族專政的城邦(當然規模遠小於兩河流域)。此時的亞述是很弱的,在外交上先後接受了阿卡德王國和烏爾第三王朝的指導,以其附屬國的形式半獨立存在,直到烏爾王朝滅亡後才獲得獨立。約公元前18世紀初,亞述出現了一位強勢的國王沙馬什阿達德一世,他多次率兵遠征周邊地區,將從兩河流域北部到地中海之間的廣大領域都並入了亞述的勢力範圍,但亞述的國運也隨著他的去世而人亡政息,至公元前16世紀左右止便一直處於二三流國家的位置,重新臣服在了周邊各強國的劍下。
赫梯文明的出現純屬亞述文明發展的伴生品。約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時,沒能力南下的亞述人決心改道北進,在今小亞細亞半島的地區建立了若幹商業殖民地,為當地的居民帶來了楔形文字、商業規範和政治製度等,隨後該地區的文明便發展了起來。赫梯國家約形成於公元前19世紀中葉,隨後他們出現了幾位比較強勢的君主,其中一位將亞述人趕出了小亞細亞,一位使赫梯的疆域從地中海延伸到了黑海,另外一位則使赫梯的勢力擴張到了北部敘利亞的地區。到國王穆爾西裏一世時,赫梯已經具備了橫掃西亞的實力,於是穆爾西裏便揮師南下,於公元前1595年消滅了曾經無比強大的古巴比倫王國,至此赫梯已成為西亞地區最為強大的國家。
遺憾的是,贏得戰爭不久後穆爾西裏一世便死於了一次宮廷陰謀,隨後便國內大亂,直到公元前16世紀後期才被平定。但是,赫梯的強盛並未到此結束,因為不久後,他們將領先全世界民族而進入世界史上的一個新時代,而那時才會是赫梯文明最鼎盛的時期。
除了以上三者外,西亞地區此時已出現的後起文明還有兩河流域的加喜特文明、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文明和以色列-猶太文明,但鑒於他們在公元前16世紀前的規模和影響均不甚大以及還隻是方興未艾、初露鋒芒的緣故,故不在本卷中敘述,留待後文再加以講解。
公元前16世紀前的西方文明講述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