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尼基”是古代敘利亞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黎巴嫩國。公元前5000年時此地便有人類居住,公元前3000年代末時開始形成一係列的城市國家。不過由於地小人少,所以腓尼基國家幾乎從未在西亞政治舞台上有過發言權,長期受各大強國的統治;與此同時,腓尼基內部各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對立的情緒,這也使得每個腓尼基國家的居民都不自稱為“腓尼基人”,而改以某某城邦人自居。這種狹隘的觀念既是導致腓尼基人無法集合一體、聯合統一的原因,也是其結果。

較腓尼基稍南的以色列地區在公元前10世紀前的大部分時間尚處於部落聯盟時期,而且其最早開發者亦非後來的猶太人祖先希伯來人,而是迦南人。根據傳說,希伯來人直到公元前2000年代初才由其首領亞伯拉罕帶領從兩河流域北部遷入巴勒斯坦地區,而他們直到公元前11世紀時才形成階級和國家。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被兩個希伯來部落所占領,北部以色列部落,南部為猶太部落,據說以色列猶太國家的形成便是這些部落間相互契約的結果。公元前1020年,一位來自北方的以色列部落首領掃羅成為了全體希伯來人部落的王,他通過一係列的戰爭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從此以色列猶太便進入了王國時期,民族意識也得以覺醒和統一。

盡管腓尼基和以色列-猶太在古代西亞的國際政治地位幾乎沒有,但他們所創造的文明在世界史上卻有著無可替代的意義。腓尼基人是當時世界上最一流的造船師、航海家、殖民者和商人,其足跡幾乎遍布了整個東半球西部海域,傳說他們曾乘船到過英吉利和愛爾蘭,還環繞非洲進行了一次為期數年的大探險;腓尼基人沿著地中海建立了一係列數量龐大的殖民據點,比如後來幾乎擊敗了羅馬的迦太基國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所有腓尼基人的貢獻當中最偉大的一項,則是他們創造了先進西方各國字母文字的始祖——腓尼基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首先被希臘人改造而變成希臘文字,然後希臘文字又被羅馬人改造為拉丁文字,最後拉丁文字推廣入整個歐洲,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歐洲各國文字。隨著近代歐洲殖民活動的開展,這些文字又被隨之帶到了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今日世界文字的主流。

至於以色列-猶太族,他們為整個世界留下了一本書和一個組織:這本書的名字叫《聖經》;這個組織的名字,叫基督教。

不過本書此時尚未出版,我們將在本書下一個分卷中看到它。

本章完。

日期:2012-06-3011:53:53

第八章埃及-西亞-希臘(5):前兩輪競爭

有限資源下的無限發展必將導致競爭。隨著文明的傳播,中東地區湧現了數個文明和無數個國家,而這些文明和國家內部以及相互之間都是需要生存和發展的,而以當時人類有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則必然會導致資源的相對緊張,那麼競爭就不可避免了。我們人類喜歡談“鬥爭”二字,殊不知所謂的鬥爭即競爭二字的他說,是競爭中的一種,是比較激烈的競爭;與之相對的,競爭還可以通過許多較為溫和的、不流血的方式進行。決定激烈與否的標尺並非人主觀能決定,當為曆史選擇之必然,所以膚淺的認為溫和不如激烈或和平強於流血都是不正確的,一切因時因境而定才是科學的唯物史觀。

在中東地區,埃及、米坦尼、赫梯、亞述、加喜特、埃蘭等國在各自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終於碰撞到了一起,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國際競爭,其中的兩條主線是西亞地區米坦尼、亞述、赫梯、加喜特、埃蘭5國之間競爭區域霸權的爭鬥和以埃及為首的非洲文明與米坦尼、赫梯為首的西亞文明間爭奪敘利亞地區的戰爭。

埃及自第18王朝建立後不久便開始以南下和北進的侵略戰爭作為其發展的基本國策。自第18王朝開國君主雅赫摩斯一世起埃及便開始積極進攻南部的努比亞和北麵的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到其繼承人阿蒙霍特普一世執政時,埃及人的勢力已南達尼羅河第二瀑布,北西接利比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