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開天眼(1 / 2)

陳逸凡也不清楚,自己跑了多少家公司。別提大公司,就是一些就隻有幾個員工上班的小公司,一聽是畢業生,而且還是什麼考古專業,馬上擺手表示不需要。

“這專業果然夠冷門的。”陳逸凡暗想。麵對現實之後,他多少有點後悔報了這麼一個專業,要知道,當初他的分數,完全可以找一個好點的專業。

又一次失敗,他就想一個人好好靜一靜,連公交車都懶得去擠,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路上走回去。

他們班四十二個人,除了個別還沒找到工作,其他的多少都有了著落。無一例外,所有人找的工作跟自己專業都沒有絲毫關聯,很不對口。如此說來,大家四年大學,其實都是在浪費時間。

而他,就是個別當中的其中一個,還是最著急的一個。因為還沒找到工作的幾個,除了他,其他人都不心急,他們都有後路。比如,自己宿舍的老二,家裏搞養殖的,一年上百萬不是難題,他們大不了就回去跟著混,壓根不用整天拿著簡曆到處被人看不起。

“還有兩天就得搬走,得趕緊了。”陳逸凡自言自語。

後天就是離校的最後期限,到時候還不走,校警就得趕人了。這是畢業還沒工作的苦惱。陳逸凡想著口袋還有兩百塊,銀行卡就那麼幾十塊錢,都拿不出來。

如果離校之前,還沒找到工作,要他去哪裏住?那點錢,吃飯都成問題。

至於家裏,他實在開不了口。他家窮,或者說整個村子都窮。家裏為了供他上大學,早就跟親戚鄰居借了一遍。

生活在城市的人,可能無法想象,一家人年收入隻有幾千塊的生活。在自給自足的山村,一年到頭積累幾千塊不容易。試想,家裏有人讀大學,每年開支超過一萬,那將是一個怎樣的負擔。

可能有人感覺沒什麼可能,發展到今天的中國,怎可能還有那麼窮的地方?隨便到城市打份工,一個月兩千左右不難吧!一年賺個一萬幾千很難嗎?

陳逸凡的村子,也有年輕人出來打工,但是麵對外麵的花花世界,幾乎沒有年輕人寂寞得住。男的剛發下工資就拿去瀟灑,根本剩不下錢來。女的被外麵的人一哄,加上不願意回到家鄉那種窮鄉僻壤,很容易被人拐走當媳婦。

一些中年人倒是能經受得住外麵的**,但眼界很低,整天生怕家裏那幾畝田地會荒廢,束縛了他們的手腳。

久而久之,大家對到外麵發財也就心淡了很多。

走著走著,陳逸凡無意間看到路邊不遠的一座道觀。

那是一座破落的道觀,周邊還長著荒草,道觀的牆裂開,長著一棵成年人高的榕樹,瓦頂則是一團團的青苔。

自唐朝佛門東進以來,中國本地的道教一直處於劣勢。佛家的寺院一座比一座輝煌、佛像更是不斷刷新高度,香火鼎盛。和尚那是一個比一個有錢,現在當和尚還得問學曆,可見一斑。

反觀道教,雖然不至於覆滅,但一直毫無生氣,冷冷清清呆在角落,拜訪的不是蜘蛛就是野兔。

當然,這種現象,跟道教無為的思想有很大關係。自己都不去爭取,不去爭那一炷香,難道真要老百姓求上門?那些道士,一個個玩低調,一年到頭也不見幾次人影,多了幾分神秘。

正是這樣,陳逸凡雖然沒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內心裏麵,還是更喜歡道教多一點。

如今,正是心煩的時候,看到了這冷清的道觀,也就走過去。這種冷清的地方,少了都市的喧嘩,往往能讓心煩意亂的人平靜下來。

走進道觀的大門,就是一個天井,設計是道教非常喜愛的八卦井。這裏除了他,一個人都沒有,連道士都不知道跑哪裏去,招呼的人都沒有,難怪沒有人來上香祈願,能不破落嗎?

更讓陳逸凡哭笑不得的是,裏麵除了一座鍾馗的雕像,居然居然什麼都沒有剩下,難怪道士那麼放心,人都跑了還不關門,也不怕遭賊。

這樣一個道觀,沒有讓政府強.拆,已經是很給麵子了。

陳逸凡苦笑搖頭,來到鍾馗雕像的前麵,看著麵目猙獰的人物,雙手合起,鞠躬一拜。他是農村人,相對而言還是有點迷信的。

“鍾馗老大,保佑我明天能找到工作吧!成功的話,下個月發工資,定拎一個雞過來拜祭。”陳逸凡虔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