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坊人手不夠,蘇冰嵐本來想多招收幾個人,但陶坊燒東西也講究技術水平。
她擔心一下子招收那麼多人,容易亂套。
所以就先招收十多個人,讓這十多個人熟悉了後,再招人。
這樣陶正剛和陶大勇他們也都能適應這個過程。
他們收徒弟也要教導手藝,比如如何用手捏出好的壇子瓶子來。
這些都要學的。
但真正燒陶燒瓷器的關鍵,他們還是不會往外傳的。
這也是蘇冰嵐的意思。
陶坊的真正技術,不能泄露。
在這個時間過程中,天也越來越冷了。
繡坊的羽絨服也做出來了。
有人買過羽絨被之後,就意識到這東西確實保暖,所以羽絨服一出來,買的人也很多。
羽絨服價格不便宜。
很多人買了羽絨服都不是給自己穿的,都是想著買給家裏的老人穿。
人老了不抗凍,穿羽絨服就會很保暖凍不著。
這也是大家體現孝順的表現。
不過買了羽絨服的人家也舍不得穿。
也就是趕個集或者去鎮上的時候穿一穿,平日在家都舍不得穿的。
平日大家也會討論起羽絨被和羽絨服來。
“真沒想到這東西這麼保暖。”
“可不是穿著羽絨服出門,再冷的天也不覺得冷,將腿一包,全身上下都暖和。”
“就是價格有點貴,好在我閨女在豆腐坊幹活,賺了不少錢,買件羽絨服還是能買得起的。”
“我們家沒買羽絨服,買的羽絨被,蓋著也暖和,冬天也不覺得冷了。”
“這真是好東西啊,也就是蘇姑娘才能弄出來。”
“還有酒廠的酒,喝了後,就喜歡酒廠的酒了,別的酒給我喝我都不喝了。”
“那味道確實又香又濃,而且價格便宜,別的酒沒法比。”
大家覺得喝了蘇記酒廠的酒,口味都被養刁了,普通酒都不想喝了。
“蘇姑娘做了很多好事啊,要不是她弄出那麼多東西,讓大家能在這些地方幹活,現在大家的日子還跟以前一樣,哪像現在這樣工錢獎金很多,買東西也舍得買了。”
“可不是,現在還能偶爾吃點肉,以前別說肉了,連油都舍不得放的。”
大家每次說起這些來,都不由自主的感慨一番。
都是在憶苦思甜。
所以也就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當然也有的人沒有在蘇家幹活,他們聽著這些,都在努力變好變勤奮變孝順,就想著以後蘇家再建什麼坊什麼廠用人的話,他們或許能被招進去幹活。
因為以前有幾個人沒有被繡坊招進去的,她們努力表現,孝順爹娘對弟弟妹妹好,幹活勤快認真。
所以後來繡坊擴招的時候,她們重新被招進去了。
所以大家知道,隻要努力變好,還是能進蘇家這些地方幹活賺錢的。
所以一時間,藤河鎮周圍都形成了良好的風氣。
……
李老太太家也迎來了喜事。
那就是李大壯和江小橙成親。
李老太太將兩個人的親事辦的也很隆重。
她專門在繡坊定了一套婚嫁繡品給李大壯和江小橙用,還定了喜餅。
還請了人做席麵,做了好的飯菜招待客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