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你就不管一管?(1 / 2)

南洋的海麵,一點都沒有寒冬臘月的感覺。

李義協站在甲板上,一邊寫著航海日誌,一邊看著手中簡易的海圖。

貞觀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晴,微風。

“格物書院號”昨天離開占城之後,一路往南,途中碰到了兩艘大食的商船。

出海將近三個月以來,“格物書院號”在海上經常都是一整天也碰不到一艘船隻,但是到了南洋的時候,大食的商船卻是明顯多了起來。

南洋的天氣,果然是跟房教諭說的一樣,哪怕是十二月份,也隻需要穿著一件短褂。

在占城的時候,我看到了那一年三熟的水稻,看到了渾身長滿刺、散發著惡臭,但是吃起來很香的水果;看到了鼻子將近一丈長的大象,看到了……

大千世界,果然是無奇不有。

楚王殿下當初在書院裏麵跟大家說,希望書院的學員能夠多去大唐各地走一走,看一看,能夠至少出海一趟,看一看外麵的世界。

以前我對這話還沒有什麼感覺,可是現在想來,卻是覺得真是人間真理啊。

這一路,讓我對那些匠人子弟的印象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個朱銀和朱銅,原本自己在書院裏是根本不願搭理的,但是出了海之後,卻是發現他們的學識居然如此的淵博。

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他們的求知欲,讓自己感到羞愧。

聽說船隊過幾天就能到達蒲羅中,尉遲家的三郎就在蒲羅中,我真是好想趕緊飛過去,好好的跟他交流交流。

……

蒲羅中城。

如今,總算是勉強可以稱作為一座城了。

“三郎,這段時間,碼頭那邊每天都有船隻進出,附近過路的船隻,也都願意來這裏補給,看來,這蒲羅中的位置,還真是獨一無二啊。”

朱二福跟在尉遲環身後,巡視著這座新城。

如今,東海漁業已經陸續安排了超過兩千名人員停留在蒲羅中,再加上從各地海商手中購買的昆侖奴,整個蒲羅中的常住人口,已經快要突破一萬人了。

“這進出的海船多了,我們必須要有威懾他們的方法才行,要不然指望這些船隻老老實實的按照我們的規矩辦事,估計有點難。”

這個年代,敢出海的人,基本上都是把腦袋綁在脖子上,隨時準備豁出去的。

什麼仁義道德,對於海上漂的船隻來說,是沒什麼用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力量,讓你信服,讓你害怕的力量。

“確實如此,看來,登州造船作坊的戰船,需要多製作幾艘了,這一次回到大唐之後,我會跟楚王殿下建議,在蒲羅中也設立市舶司,專門安排市舶水師帶著幾艘戰船駐紮在這。”

朱二福想到這段時間,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商船在蒲羅中靠岸,這些人的習俗和大唐非常不一樣,已經產生了好幾次小衝突。

長此以往,肯定是會出事的。

“確實要加強蒲羅中的兵力建設,不僅需要戰船,城裏也需要護衛。”

尉遲環現在是越來越見識到蒲羅中這座城池對東海漁業的意義,自然也是支持繼續加大對於此地的投入。

當然,他腦子想的東西少,沒有考慮這麼在海外搞出一座城池來,會不會有什麼其他的連鎖反應。

……

洪州,豫章縣。

首批從雲中都督府內遷到洪州的突厥人,已經在這裏落腳差不多一個月了。

這一個月,唐同人可是忙壞了。

作為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學員,唐同人雖然是唐儉的三子,但是他並沒有依靠家族的關係,留在長安城。

相反的,他主動請纓的跟隨突厥內遷的隊伍來到了洪州。

作為江南道的一個下州,洪州的人口也好,稅賦也好,還頂不上長安城的一個零頭。

“唐郎君,這菘菜都已經越長越大了,大家總算是看到了一些盼頭啊。”

阿史那勇是這批突厥人當中的小頭領,當初也是阿史那家族的一個旁係子弟,這一次帶著一千突厥人來到豫章縣。

隊伍剛剛到達豫章縣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搭建住宿之處。

好在朝廷要求各個州縣全力支持這些移民的落地工作,再加上戶部也采辦了不少農具分配給這些突厥人,這些人渡過了剛開始的不習慣,倒也很快就搭好了房子。

然後唐同人幾個就開始組織起這些突厥人開荒種地。

大冬天的,水稻肯定是不適合種植的。

但是菘菜的話,在豫章縣還是可以種一種的。

這些突厥人,雖然大部分都很窮,但是普遍家中都還是有一些牛羊馬匹的,折算成農具、稻種之後,倒也不比一般的大唐百姓差。

“嗯,開春之後就要開始播種了,趁著這個機會,我們把水渠給修建一下,把水從河裏麵引進來。”

唐同人作為農學院的學員,之前是全程跟蹤了楚王府南洋水稻的種植情況,對於農業的事情,倒是非常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