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山地師內
第一山地師在李凱偵查完後就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彈藥已經分發,全師上下籠罩著一股濃濃的臨戰氛圍,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卡爾擦拭著他喜愛的大名鼎鼎的Mg-42通用機槍,他是第一山地師普普通通的一名機槍主射手,在班組進攻時,他將提供持續不斷的火力支援。
無論在CCCP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還是諾曼底低矮的灌木叢林,還是北非炎熱的沙漠,還是柏林的碎石瓦礫堆,MG42都是德菌絕對的火力支柱,也是盟菌士兵的惡夢,黴菌兵稱MG42為“元的電鋸”。
MG42這款由漢斯製造的、被譽為二戰時期最好的機槍,那些到處不可一世、飛揚跋扈的黴菌大兵卻被它搞得意誌消沉、無心戀戰、士氣低下,視其為“步兵的噩夢”。它就是被輕武器評論家用三個最高級的形容詞詞組形容的完美武器:“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但卻是最出色的武器”
盟菌士兵對於MG42最為刻骨的印象,就是它的槍聲,MG42機槍射速每分鍾最低1200發,最高1500發,而機槍射速超過每分鍾1000發以後,人就無法分辨單個的槍聲,MG42射擊聲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勃朗寧機槍的“噠噠噠”聲,而是類似高速轉動的電鋸的“嗤嗤嗤”聲,像撕開大片亞麻布的聲音。
因為MG42的高射速,射手哪怕是每次扣動一下扳機,進行短點射擊,就可以射出12到15發子彈,如果一個不幸的士兵被MG42射擊,那麼他一瞬間就會中彈數發,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實戰中,MG42因為其高射速,不但對付小股目標遊刃有餘,對付集團目標也是非常有效的。
在前世,德菌步兵的戰術就是主要是以機槍為核心的,步兵班由機槍小組跟步槍小組組成,在這個世界李凱的元帥們延續了這一傳統,攻擊時由機槍小組負責壓製敵據點,再由步槍小組以利用地形接近敵方據點,然後在近戰中用衝鋒槍或者手榴彈把敵人殲滅。
MG42的缺點恰恰是由它的優點帶來的,就是耗彈量極大,機槍手往往連續掃射5秒鍾125發子彈就打光了,但是李凱財大氣粗的采用彈鏈供彈,彈鏈隻要能拿動,想拿多少拿多少,給老子放開造!老子最不缺的就是子彈了!
這彌補了李凱前世的遺憾,WarII時,那麼優秀,被稱為完美機槍的MG42,在漢斯《帝國國防軍陸軍教導手冊》1940年版中,要求機槍手以500-650發/分的射速點射,這就打不出那種高射速,讓李凱十分遺憾,但是相比蘇菌,捷格加廖夫機槍(大轉盤)的射速隻是MG42的八九分之一,根本無法壓製住它,而毛子的郭留諾夫重機槍極為笨重,無法有效搬運,當然也不是MG42的對手。機槍的弱勢,也是作戰傷亡慘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幾年前,卡爾當時一個班的戰友們主力武器還在使用毛瑟-98k栓式步槍,現在除了正副精確射手外,全部換裝了Mp-40衝鋒槍和Stg-44突擊步槍(“Sturmgewehr”直譯是“暴風雨式的步槍”的意思,德文“Sturm”的本意是“暴風雨”,在軍事上“Sturm”也引申為“衝擊”、“突擊”、“衝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