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又是沒法取名的一章(1 / 2)

這趙非凡的發明在軍方的專業人士看來,並不能成為能夠投入真正使用的東西。在他們的眼裏,可能更適合那種特殊作業的用途,比如進入火場或者抗震救災方麵,用在軍隊裏的話,成本看那個殼子就感覺造價很高。尤其是那個AR投影,作為軍用品的需求來看,肯定要進行特殊設計,這又是一筆成本。

窮慣了的兔子陸軍認為還是隻需要幾根鋼管和內襯就能使用的外骨骼更適合部隊,畢竟動力裝甲能辦到的事情,外骨骼也能辦到。國家正在整合分類的在研機械外骨骼的型號已經超出了十種,尤其是獲得了可靠耐用和持久的超級電池後,這些外骨骼的進展都接近到了可量產的地步。無一例外的是,這麼多的外骨骼型號,都沒有白頭鷹家的那麼未來化和時髦。全都是土到令人絕望的類型。

裝備了超級電池的外骨骼,有著各式的土的金屬製品根據電池容量和使用場景在自重上普遍有五十公斤到七十公斤之間,這些外骨骼無一例外的都是由立在使用者背後的機械脊椎來負責整體的承重,通過幾根纖細的金屬配合手部力量,能夠讓士兵單臂受住一百八十到兩百公斤的物品並搬動它們。在有效載荷外還都留有防彈插板的預留重量。

但確實是太土了,對比著CMC動力作戰裝甲和自家外骨骼的軍方後勤同誌都無奈的歎息著,他們對那些設計人員的審美已經到了絕望的地步,都有人在談要不要引進國外的設計師來好好造個外殼出來的玩笑話。

差不多性能的外骨骼,美國那邊顏值確實好看,據傳量產以後賣給大頭兵們就要7萬美刀一台,但後勤給算了一筆帳,這些研究所裏土的冒泡的外骨骼,光素體出廠價不超過八千塊,量大甚至可以把價格做到六千塊左右。總之就是便宜皮實的來做。

至於趙非凡手上的動力裝甲,國家認為還是不怎麼靠譜,步子邁的太大。不過趙非凡完全沒管也不關心這個,他造這玩意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畢竟,他也在蒙斯克手下當過陸戰隊不是麼,這身動力裝甲挺在他審美裏的。

為了盡量還原CMC動力裝甲,趙非凡又摸出了好東西,合金的外殼被他扔在一旁,用了全新的材料來作為裝甲外殼。他拿出了碳纖維與金屬絲混合的塑料板子,能夠比合金板輕30%的重量,甚至更為堅固。

這纖維板能夠做得很薄,還能夠多重粘合起來增強硬度和防禦能力。主控的芯片他也替換了,將驍龍660換成了夠用的賽揚,畢竟也不需要處理太多東西。

隨著海鮮吳的代碼填充完畢,這裝甲也算是能夠運行起來,同樣被精神注入棒教育了一番的吳德貴這次寫的代碼總算是能夠使用了,盡管有著大量的BUG導致這運行過程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毛病。幫忙的三個小夥子這次是全程參與了過程,並且偷偷留了一塊纖維板藏進了兜裏。

有關部門並不關心這動力裝甲能不能夠真的完善,看起來太貴的東西他們一向都是考慮考慮再放棄,但這纖維板倒是真感興趣。這板子在轉交給專門的實驗室進行測試後,這些人驚訝的發現,厚度隻有一厘米的纖維板對於子彈和彈片的防禦能力出色的不像話,重量還比陶瓷插板輕得多,這東西能夠讓50米外射出的7.62中威力彈無法穿透,如果配合質地優良的減震緩衝材料,完全可以做到頂著彈雨衝鋒。再加一層板子甚至可以擋住12.7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