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天才中醫(1 / 2)

陳陽不習慣化妝,但架不住被張思穎催促著,隻好按照張思穎的要求,由化妝師為他簡單化了妝。

女人化妝是為了更美麗,男人化妝則為了更英俊。

陳陽對這次的演講並沒有多大的期待,至少他不像張思穎那樣期待。

張思穎把這當成她事業起步的開始,為此,張思穎對外宣傳這是國內百場講演的第一場。

從昨天晚上開始,張思穎就沒有睡好覺,總是考慮是否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似乎這次演講不是陳陽,而是張思穎。

相比張思穎的緊張,陳陽倒很輕鬆,他甚至於連演講稿都沒有準備。

陳陽走進會場時,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眼前這名年輕人真的就是這次演講的主角,他們更希望這不過是一個玩笑。

二十四歲,就擁有雙學位,其從業資格也是顯赫的,而且還是醫生無國界組織的名譽顧問。

光那個頭銜,就讓國內地諸多從業者羨慕得眼紅了。

診斷行為學,在大多數的人眼裏,這不過是一個噱頭而已,無非就是醫學和心理學的結合,這種噱頭他們也會,也懂,沒有必要來聽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陳陽不配在這裏演講,尤其那些年紀較輕的醫生們,很顯然更願意接受這些新的知識,還有一些卻是把陳陽當成一個代表,他年紀輕輕就已經擁有了雙學位,而且還參與到國際得救援中去,這些經曆都是國內那些年輕醫生所無法想象得。

那些特意來看陳陽演講的普通市民也多以年輕人為主,他們更願意見到像陳陽這樣年輕醫生帶給他們新的觀念。

在演講廳最前麵坐著德約克和丹瑞皇家醫院方麵的人,蔣躍等市委領導則坐在兩邊,來的領導年紀都五十多歲,他們都不懂醫學,他們更多是來走過場,並不是真為了聽演講。

來這裏的人什麼樣的人都有,陳陽心裏很明白。

他走到演講廳最前麵,試了試麥克風,這才說道:“很感謝大家來參加我的演講,我的心裏麵很不安,因為我下麵所說的有些話題會引起一部分的不滿,我就希望大家動口不動手。”

陳陽這句話一說完,引來下麵的人一陣笑聲,下麵的人都把陳陽的話當成笑話了,不少的人認為陳陽很有幽默感,殊不知陳陽並不是隨便說說,他這是給在坐的這些人打預防針,尤其是給坐在後排的陳石耀。

陳石耀到這裏就是一個錯誤,陳陽早就想到事情終究要有一個開端,那不如就從現在開始。

陳陽轉過身去,在背後的白板寫了幾個大字:診斷行為學.

又轉身來,對著麥克風說道:“我現在在中海醫學院教授診斷行為學,我記得我上課第一天,就有學生跟我說,診斷行為學就是醫學加上一點心理學,我現在可以清楚地告訴大家,沒錯,這就是所謂的診斷行為學。我出生於中醫世家,我的爸爸是一名中醫,在我看來,中醫有望、聞、問、切,四種手法,西醫卻大多依靠儀器,病人會撒謊,儀器也會撒謊,所以,我就創立了診斷行為學,簡單說來,我就是把中醫的手法西醫化……。”

這是陳陽第一次公開地對外宣布他的診斷行為學就是中醫診斷的變種,在坐的人中,那些老中醫們聽完不屑一顧,在他們看來,什麼診斷行為學,現在看來,就是中醫的診斷手法嗎,搞得像是很厲害的模樣。

但對於那些西醫來講,卻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他們之前不是沒有留意到,隻是沒有像陳陽這樣公開的提出來。

事情往往都是這樣,你平常也許是注意到了,但你卻沒有提出來,那就不能說是屬於你的,往往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有人要是公開提出來,那大家都會稱讚他,因為他敢於提出來,這就是勇氣。

診斷行為學並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甚至於很簡單,簡單地讓人不能相信這樣的一門學問會得到國際的認可。

就比如細菌理論,在細菌理論沒有建立之前,很多的醫生會剛出屍體房就去為孕婦接生,從而引起感染而導致嬰兒大量得死亡,在細菌理論建立之後,醫生隻需要簡單洗下手,就可以拯救千萬的嬰兒,這就是簡單的理論知識所帶來的魔力,不要輕視這些理論。

陳陽的聲音並不高,透過麥克風在演講大廳裏麵傳播著,陳陽描述了一個病人所常常出現的症狀,告訴醫生,你問病人的問題有可能得到錯誤的回答,病人也許並不是知道他在撒謊,這就需要你的觀察,你要掌握病人的身體特征,這看似一個很簡單的理論,卻能讓更多的病人得到確切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