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灌湯包(1 / 3)

許帆就是看著邊上的人,然後就是自己笑了起來,然後就是要說點什麼話,然後要與別人趕緊行動起來。

許帆自己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好,然後就是要與別人說點不同的話。

許帆還是看著遠處的人,然後就是要自己行動起來。

許帆他們一覺睡到了第二天早晨,然後就是要說點不同的話。

許帆還是有點不敢相信,就是要給別人來點不同的理解。

許帆看著遠處的人,然後自己說點不同的理解。

“起來了,一天的任務又開始了。”

胖子伸個懶腰,然後自己說點不同的話。

“那就開始唄。”

看完這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99年出品的動畫片之後有幾點個人的感受想與大家分享。

首先,這部動畫片取材於神話傳說沉香救母的故事,這一敘述模式包含了兩條主線,一是沉香救母,二是對抗舅舅二郎神。這兩條線也可以合並成一條線,因為二郎神是導致沉香救母的根源和最大障礙。二郎神以及其代表的天庭可以說是本片最大的反派,和美國動畫片中總是想著統治全世界危害全人類的反派不同的是,二郎神這一反派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國特征。二郎神及其代表的天庭非常明顯是掌握權力者和統治者,他們掌管所有天神甚至人間的生殺予奪大權,擁有囂張的武力,運用強權和武力豢養了一批爪牙,執行他們自己製定的所謂天規。這樣一個係統是傳統中國式政治體係的典型映照。在這樣體係的壓迫下,沉香作為違反天規自由戀愛的結晶,勇敢站在了體製的對立麵,要反抗強權追求人倫之愛救出母親。

電影中表現出的這種青年人反抗威權的態度是讓我十分驚喜的,和老謀子在《菊豆》中的設定迥然不同,現在直接表現這樣反抗精神的作品似乎越來越少了。

第二點是母親這一形象在這個故事中的重要性。“母親”這一符號在中國倫理中是占有異常重要的地位的,歌詠母親的詩詞古今比比皆是,是孝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沉香救母即是相當典型的表現。整個故事的驅動力都是沉香對母親的愛與依戀,不救出母親誓死不罷休,父親的形象在故事裏是完全缺失的,電影也是在開頭草草交代了劉彥昌命喪二郎神之手,如果沒有後來其擄走三聖母,沉香應該也是不會去找二郎神報仇的。

由此可見,在這個故事中母親的地位遠高於父親,成為孩子生命中永遠不可缺少的部分。個人感覺這種過於突出母親角色其實有些畸形了,在還沒看電影時聽到張信哲那首《愛就一個字》和李玟的《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別扭的感覺更加明顯,這兩首完全可以拿去當情歌的歌曲放在表達兒子對母親的愛時難免會讓人產生戀母情結這類的猜測,尤其是沉香長大後看起來和三聖母相差不了多少,這時響起BGM《愛就一個字》,如果不了解故事的人直接看這一段,大概會覺得這兩個角色是一對吧。(純屬個人觀感)

第三點有關於嘎妹。一直到今天,美國動畫片裏也沒有一位白人姑娘是和非白人小夥子在一起的,盡管以其他種族的人為主角的動畫電影迪士尼拍了不少,但跨種族戀愛和婚姻,據我所知目前還是沒有的,即便是在真人電影裏,跨種族配對也非常少,屈指可數。而這部1999年中國拍攝的動畫片就已經讓一位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姑娘成為男主角的重要夥伴(嘎妹肯定是作為沉香女票來設定的),未來非常可能結合成為伴侶,這一設定無疑表現出了更大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有一個這樣的角色比春晚唱多少遍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效果都要好。此外,嘎妹不僅是沉香的重要夥伴,同時她也是部落首領的女兒,在首領去世之後繼承了父親的頭銜,成為下一任部落首領,是可以和沉香並肩作戰攜手共進的角色,而不是妾本絲蘿願托喬木。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當時製作方理念的先進性,尤其是和當下滿屏幕宮鬥婆媳劇對比起來,現在觀念倒退得可怕。

最後一點有關中國文化與世界如何接軌的問題,這部片子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範例。故事內核、角色設定、美術設計等等都可以看到濃厚的中國特色。主角就不用多說了,土地爺、孫悟空、嘎妹、江湖騙子,就連那隻可愛的小猴子,都有著濃濃的中國風味。台詞上也是緊扣中國傳統文化,土地爺寫在沉香手上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孫悟空說的“芯在燈中,人在芯中,人芯合一”有點佛教偈語的味道,江湖騙子的那一段念白也諷刺得很有特點。同時又不會過於詰屈聱牙大掉書袋,也會有“沒虱子哪裏是猴子”“不打得你滿臉桃花,你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樣可愛幽默的口頭用語。電影中還出現了很多取材自文物的設計,比如二郎神放置寶蓮燈的房子裏的東西可以說全部取自文物,兩位看守是兵馬俑,還有編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