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要搶(1 / 2)

“就這麼簡單?”王崇問道。

“這這麼簡單。”趙煦笑道。

其實普通鋼和簧鋼之間的區別就是一個“調質”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把鋼鍛打成鋼條,然後塞入尋常的爐火中烤,這個過程叫中溫回火。

回火過的鋼條就會展現出內硬外軟的特質,變得有彈性。

不僅是王崇,王應也聽得傻了眼。

他也沒想到一個如此簡單的處理就能製造出不一樣的鋼。

由此他想到,這個鋼裏麵的學問似乎還不少。

“下官願賭服輸,今後就專心做擊發裝置了。”王崇順服地說道。

趙煦點點頭,他本來也隻是讓王崇收點心,現在目的也達到了。

不過燧發槍的製造除了材料上的問題,還涉及一個和火炮一樣的大批量生產問題。

火炮批量生產通過鐵模鑄炮解決了。

但燧發槍可沒有鐵模這樣的取巧辦法。

唯一的生產法子就是流水線生產。

畢竟讓一個匠人從頭到尾獨立打造出一把燧發槍估計得用一個月的時間。

而流水線隻需要把配件造出來,最後組裝即可。‘

不過這樣就得統籌配件的尺寸標準了。

於是他對王應說道:“你們來的正好,本王給你們更精細的度量標準,馬上本王還會把這套度量衡推廣到整個燕郡。”

“度量衡?”王應和王崇對視一眼,等待燕王的下文。

趙煦於是向王應父子解釋了一下什麼叫流水線。

兩人聞言,恍然大悟,同時又十分驚奇。

他們沒想到還能通過這種法子實現批量製造燧發槍。

不過這的確需要一個度量標準。

“米,分米,厘米,毫米……”趙煦提筆在紙上寫了起來。

一邊寫,他一邊說道:“當下兵仗司在使用的度量器具有哪些?”

“規,矩,尺。”王應說道。

趙煦點了點頭,規就是圓規,是用來畫圓的,而矩是畫直角用的,尺子則是長度。

但這些工具不適合於流水線。

他覺得有必要給兵仗司製造新的測量工具,那就是遊標卡尺。

這是當代手工作業常用的高精度測量工具。

也是檢查工件尺寸的工具。

有了這個,就能方便檢查匠人製造出來的配件了。

不過想要製造一把精確的尺子在古代是很困難的。

這也是古代無法實現流水線生產的一個原因所在。

但這個問題卻難不倒他。

隻需要一樣東西,他就能把當代的刻度在燕州實現。

這就是汞柱。

汞就是水銀,在古代這東西不難找。

想要做出汞柱除了需要水銀外還需要一個一段封閉的玻璃管。

現在兵仗司已經掌握了玻璃的製造工藝,吹製一條玻璃管出來不是問題。

到時候隻需取一盆水銀,拿出玻璃管,同樣將其灌滿水銀,隨即反扣在裝滿水銀的盆裏。

這時候玻璃管的水銀就會下降,出現一段真空。

從地麵到這段真空的距離就是760mm。

原因在於汞柱是用來測量大氣壓的。

在標準大氣壓下,汞柱的高度就是這個數值。

有了這個數值,他就能進一步細分,讓匠人將尺子在肉眼視界上均分,得到一把在大頌的高精度尺子。

想到這,他把這個法子講解給了王應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