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是勢族們這次討伐西涼各自派遣的兵馬情況。”
交代了王崇訓練士兵的事,趙煦回了王府。
到了王府門口正撞見要來見他的徐克。
“朝廷出兵二十萬,竇家十萬,蕭家十萬,王家六萬,韓家八萬。”趙煦接過徐克手中的紙念了起來。
盡管討伐西涼這件事勢在必行。
但勢族們圍繞各家出兵多少還是在朝堂上爭吵不休。
估計這個數目,也是最終博弈的結果。
“五十餘萬大軍,這還沒算馬家和本王的,真是絞肉機了。”趙煦不禁搖了搖頭。
這個規模趕上當代秦與趙國的長平之戰了。
而這還沒算上馬家和他的額兵力。
對於馬翰而言,此番他定要傾力而出的。
畢竟秦州和雍州勢必要收回來。
而他則需要看情況,從武安縣送來的情報,黑鐵王帳襲擊棱堡越來越頻繁。
同時在燕關,北狄斥候越發囂張,次數和人數也是遞增的趨勢。
如果北狄在燕關牽製他,他還必須得留些兵力護衛燕州。
畢竟現在北狄有火炮,一個不小心,還是容易出岔子的。
不過即便如此,十萬人他還是能出動的。
如此,這次彙集在大頌西北的大頌軍隊將達到七十餘萬人。
這個數字雖大,不過對趙煦來說倒也不是很驚訝。
畢竟當代隋朝伐高句麗,出動百萬大軍。
南宋時期,金朝皇帝完顏亮曾調動六十萬大軍,征集五十六萬匹戰馬,對南宋發起過全麵戰爭。
更近一點的,明朝末期,薩爾滸之戰,明軍出動四五十萬大軍討伐女真。
現在,大頌遭受如此國恥,糾集七十餘萬大軍也不是難以理解。
不過這混雜的七十餘萬大軍到底戰力如何,他十分懷疑。
畢竟勢族軍隊團結一致抗擊外敵這種情況比天上掉餡餅還稀有。
“還有,按照他們商議的,竇家,王家,韓家和朝廷的兵馬會在武關外彙合,蕭家的兵馬從劍關出發,馬家和我們燕州的兵馬在秦關彙合,這叫三路伐涼。”徐克又補充了一句,這些都是從京師送過來的情報。
趙煦點點頭,“父皇倒也是不糊塗,知道本王和勢族尿不到一個壺裏,也好,省的見了都惡心。”
接著他道:“西涼有什麼動向?”
“西涼是如臨大敵,馬瑾正在修葺城池,深溝高壘,西涼當下也有糧草和兵馬向秦州和雍州調動,一副準備迎戰的樣子。”徐克道。
“北狄如何?”趙煦又問。
這才是他最關心的,若果隻是西涼,不需他參與,隻怕這次西涼也難以抵禦大頌的討伐。
畢竟他已經向禁軍和勢族們交付了部分火炮。
但北狄若是參與,這場戰事也很難說。
而且這次他參與這場戰事的主要動力本就是與北狄交手。
他相信北狄也在等待與他交手。
既然如此,那就碰一碰,看看誰的拳頭硬。
“北狄暫時還沒有任何異動,隻是錦城的炮聲越來越多,顯然北狄的火炮數量再增多。”徐克道。
想了想,他又道:“唯一的不同是,北狄可汗的次子烏蘭巴近日去了高麗。”
“高麗?”趙煦聞言,眉頭皺了起來。
鐵木塔去了西涼,烏蘭巴去了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