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綢繆(1 / 2)

燕城。

北狄正在醞釀惡毒計劃的時候,趙煦與劉福及一眾官員在檢查燕州的馬政以及官莊。

“殿下,這個養馬場的戰馬據都是從俘獲戰馬中最強裝的,母馬也都體格健壯,皮毛鋥亮,這段時間,隻是這個馬場就繁育出了八百隻小馬駒。”一個官員在趙煦介紹。

他是府衙農業司主事沈世興。

劉福等官員在行政學堂聽他講學的同時,也在利用他們從學堂中學到的東西對府衙進行改革。

比如這個農業司便是剛剛成立不久的機構。

農業司的官員職責很多。

除了負責馬政,官員,還負責下到鄉間,將他們從學堂學到的種植方法傳授給百姓,促進畝產增收。

同時,還有統籌燕州所有田產,規劃農作物種植的職責。

當下,燕州的百姓大體上還是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

分給每家的田產除了部分種糧食外,還要種植桑麻等。

畢竟衣食住行中,衣食最重要,小麥稻子飽肚,桑麻提供絲綢和麻布。

不過百姓傳統的生產方式,趙煦還沒讓農業司動。

農業司主要規劃的是官莊以及生產營耕作的田畝。

“八百隻?的確不錯,不過要保證他們的成活率才行。”趙煦說道。

古代到底是屬於一個地廣人稀的狀態。

所以在燕州找出一塊不適合種地,但適合放牧的地方不是很困難。

“殿下放心,這馬棚半個月就會撒一遍生石灰,草料中也間歇摻入大蒜素,小馬駒長的都很喜人。”沈世興指著馬棚中一個活蹦亂跳的小馬駒說道。

趙煦駐足觀望,露出笑容。

這生石灰消毒,喂大蒜素等法子都是官員從行政學堂掌握的。

除了這些法子,當下行政學堂的學員還在鑽研一些他提供的土法子,促進燕州的農業發展。

巡視了馬場。

趙煦和官員們又去了官莊。

不同馬場有大片的草場,王府直屬的官場則顯得擁擠些。

他抵達時,負官莊的牧童正趕著大批牛羊入圈。

這些牛羊大部分都是這次戰役中,從黑鐵王帳搶的,還有白尚他們襲擊寧錦都司時候搶的。

如今,這些牛羊成了燕州畜牧業的基礎。

他會傳授官員專業的畜牧技術,讓燕州的畜牧業發展壯大。

“殿下,現在官莊正在進行改造,以實現殿下說的生態循環農業。”沈世興說道。

其他官員聞言,沒對這陌生的詞彙感到驚訝。

因為燕王講學的時候向他們解釋過。

趙煦點點頭,這是他巡查官莊重點關注的地方。

古代的農林牧副漁顯然都屬於粗放式管理。

如果不改變,規模農業生產便無法實現。

認真地講,農業可以給工業提供很多原料,米可以釀酒,棉花可是織布,葷油可以製肥皂。

所以農業不興盛,就想讓工業興盛也是不可能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因此,他對待農業的重視程度,一點不輸給工業,這是相輔相成的。

於是,為了讓燕州的農業走規模化,他便從官莊下手,推出了生態循環農業。

其中這個概念在當代早已經爛大街。

隻是合理利用動植物產生的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