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就是盧正提供的。”
王府,趙煦接過盧正口述的消息,閱覽了一遍。
這他清楚了一點,東瀛當下沒有能力幫五峰島複仇。
而且,也不見得有這個意願。
按盧正的說法,他非完全聽令於東瀛,二者隻是利益相投。
這次襲擊黑鯊海寇,他隻是為了維持自己在海上的霸權。
同時,他還進一步了解到當下東瀛的情況。
與大頌禁海兩百年相比,雖然東瀛在一段時間因藩主混戰減少了與西方往來。
但渡邊家族則是一直偷偷進行海貿。
這和大頌的梁家壟斷了海貿,賺的盆滿缽滿的原因。
所以,最終藩主混戰的結果是渡邊家族建立了幕府。
之後,渡邊家族徹底開放了海貿,初期還曾派出使節前往歐羅巴。
也就是大頌人口中的西土。
而且似乎是從小就受到家族與西土往來的影響。
渡邊案似乎很崇拜殖民者。
建立幕府三十年來,一直在積極效仿西土。
隻是顯然,這個時代的殖民者是十分高傲的,不是很重視東瀛。
不過把東瀛當做商品的出口地。
但即便如此,東瀛在火器上也勝過大頌不少。
當然,他的燕州是個例外。
“有點麻煩。”趙煦咀嚼著獲得的信息,十分頭大。
他發現兩個很不好的跡象。
中原王朝處於衰落期,東瀛在技術上暫時領先中原王朝。
這兩個因素湊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當代曆史已經有參照。
“公元663年,倭軍約三萬二,戰船一百七十餘艘,唐軍兩萬人於百濟白江口展開激烈海戰,唐軍以少勝多,倭國水軍大敗,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倭國畏威而不敢進。”
“大明初,倭國再次驕橫,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往倭國,被倭國斬殺,嘉靖倭亂,襲擊大明沿海,萬曆年間,倭國大名豐臣秀吉出兵占領朝鮮。”
“此時,豐臣秀吉已經製定了滅亡中原王朝的計劃,第一滅亡明朝之後,讓天皇居住北平,第二,自己常住寧波,繼續征服天竺和南洋。”趙煦輕輕念道。
此後,這個計劃被倭國奉為祖訓一般,二戰侵華,幾乎複製了豐臣秀吉的計劃。
可見,自古至今,東瀛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中原的覬覦。
暫時老實,也隻是被打怕了,野心卻沒有消息。
一旦遇到適合的機會,他們便會再次露出獠牙。
正基於這些,趙煦相信這個世界的東瀛,一定不會老實。
占領半個夷州,便是其擴張的開始。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這就是島國本性。
由於島國孤懸海外,資源有限。
想要得到更多的資源,唯有侵略一途可走。
“必須盡快擺平北狄,安定國內。”趙煦喃喃道。
如果沒有他帶來的知識,他恐怕真的是無力回天。
好在,當下蒸汽機和線膛槍都在列裝中。
這會讓小小的燕州保有一點技術優勢。
不過即便如此,這些優勢也讓他無法應對太多的敵人。
畢竟燕州的資源有限,無論是人力還是各類資源。
所以,在繼續提升技術的同時,他還要繼續吸納人口。
同時想辦法讓高麗成為燕王商品的輸出地。
他知道這很難,畢竟高麗是北狄的附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