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椅上。
竇幕閉上了眼睛。
良久,他緩緩睜開,對身邊的宦官道:“傳朕的旨意,立刻召回蕭成將軍,護衛襄城。”
說罷,他似乎全身一下沒了力氣,整個人癱在龍椅上,喃喃道:“燕王你一個寒門出身的賤種,憑什麼能夠贏我?”
朝會前,他和竇唯便商定召回蕭成。
燕王下的這招明棋逼他們不得不做出這個選擇。
他不能冒著讓南梁覆滅的風險繼續參與這場不確定的伐燕戰爭。
當然,他也給了韓家和謝家一條選擇。
如果韓錚和謝端他們同意統領聯軍前往襄城,解除襄城之危,他們便會繼續同他們討伐燕王。
定下此事,他揮手讓朝臣散去。
第二天,馬家士兵果然出現在襄城下,整個襄城頓時緊張起來。
原本,竇唯和竇幕對昨天的決定還有些遲疑。
但當馬家士兵在兩百步之外射殺城牆上的南梁士兵後,他們再也沒有懷疑自己的決定。
襄城位於荊州中心,將荊州一分為二。
相比荊州北,荊州南部更為富庶。
所以,他們必須保住襄城。
否則以馬家士兵的強悍,越過襄城,他們便會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拿下整個荊州。
他們竇家的基業也就全毀了。
當然,他們也能退守益州,憑著益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道,偏居一隅。
但益州畢竟是蕭家的基業。
他們去了,未免有寄人籬下之感。
這也是他召回蕭成的第二個原因。
避免竇家兵馬在伐燕戰爭中受損。
如此,憑借竇家兵力,即便退守益州,竇幕的皇位依舊是安穩的。
再者,北狄與他竇家結盟,有北狄鐵騎的支持,就更安穩無虞了。
……
此刻,襄城外。
典章拿著望遠鏡,觀察著襄陽城。
他讓士兵駐紮在了襄城城外八百米外的距離。
避免遭受炮擊。
隨即,他派出三千散兵摸到襄城下,射殺城牆上的南梁士兵。
按照計劃,他們對襄城的計劃是圍而不打。
隻有劍懸在頭上的時候,才是最危險的,一旦落下,反而一了百了。
所以,如果他們迅速拿下襄城,遠在齊州的蕭成一旦得到消息,會破罐子破摔。
在齊州與王府親軍死戰到底。
與其如此,不如讓襄城內的南梁君臣緊張,不斷下詔,催促蕭成返回。
不過,僅僅圍著襄城又不夠。
他們總不能什麼都不幹,總要嚇唬嚇唬臣內的南梁君臣。
所以,他決定接下來不斷佯裝攻城,讓城內的南梁君臣覺得,南梁隨時會失陷。
再典章圍困襄城的同時,一隊騎兵護衛宣讀聖旨的宦官,夜以繼日向齊州而去。
三天後,隊伍抵達了魯城。
這日,蕭成正和伐燕英聯軍的將領商討向北進軍之事。
吳國和南平國的兵馬先後抵達。
同燕王決戰的時機已到。
聖旨到,他立刻返回在魯城的別院。
宦官宣讀了聖旨,蕭成麵色大變。
“請將軍即刻統兵返回,解襄城之危,否則南梁危矣。”宦官神情急切,催促道。
古爾圖此刻也在。
不過,他不屬於南梁臣子,所以隻是在旁邊聽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