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殿下,殿下出征高麗這段時間,臣令匠人打磨出了專門切削火炮膛線的拉刀,十天前便已經開始改良軍中火炮。”王應示意趙煦向火炮工坊去的同時,介紹起來,“當下已改良了三十六門火炮,以備殿下檢驗。”
趙煦點點頭,線膛炮就是線膛槍的放大版。
這個時代,槍炮不分家。
兵仗司能給線膛槍拉膛線,技術稍微改良一下,自然也能夠給線膛炮拉膛線。
所以,王應順利將滑膛炮改良為線膛炮,這件事理所應當,不值得驚訝。
二人一邊說,一邊到了火炮工坊的庫房。
在這裏,三十六門野戰炮依次排列。
趙煦走過去,專門盯著炮膛檢查。
裏麵俱都刻蝕了規整的膛線。
對此感到滿意,趙煦望向王應,問道:“這線膛炮是沒問題了,不過,要讓這線膛炮在戰場上發揮威力,卻還需要解決一件事,你可清楚?”
他沒有直接說明,而是反問王應。
這倒不是為了賣弄自己。
而是為了檢驗一下王應在火器方麵是否有自己獨立的思考。
這次從高麗回來,他認為有必要如同打造研造院一樣,在兵仗司內打造一個火器研造院。
再從科技學堂抽些學員交給王應,令他按照自己給的任務,獨立研造火器。
畢竟今後火器結構隻會越來越複雜,隻憑王應一人是不行的。
否則這會拖累大頌武器更新換代的速度。
“殿下,這可難不倒臣。”王應聞言,輕輕一笑。
抬著走向野戰炮左側的箱子,從裏麵拿出了一個錐形炮彈。
來到趙煦麵前,王應道:“和線膛槍一樣,圓形的子彈不便於填裝,受線膛槍的啟發,臣也對炮彈改良了一番,於是有了這個錐形炮彈。”
趙煦露出滿意的神色,又問道,“但是圓形的炮彈能在地上滾動,彈跳殺敵,而錐形炮彈似乎不能如此吧?”
“嘿嘿……”王應得意地笑起來,他清楚燕王這是在考他。
於是,他道:“所以,這錐形炮彈是開花彈,可以炸的,殿下請看。”
一邊說,王應一邊去扭炮彈前段如同瓶蓋一樣的結構,不多時扭下來一根長螺絲。
王應又把螺絲和炮彈上端的口展示給趙煦。
“臣把圓形開花彈的木塞替換成了螺栓,螺栓中間有個小孔,可塞入導線,炮彈口是螺紋,可以通過旋轉螺絲,控製炮彈爆炸的時間。”王應解釋。
“嗯,十分不錯,你摸對了線膛炮的發展路線。”趙煦拍了拍王應的肩膀。
其實王應搞出來這種錐形炮彈,其實就是將以前圓形的開花彈換了種形狀,將木塞變成了金屬螺栓,以保證黃色火藥將彈體炸開,而不是如同煙花一樣從炮彈頂口噴出去,變成啞彈。
但這種改良卻是十分了不起的,就如線膛槍子彈的形狀的改變,足以引起一場軍事變革。
就如當下的西土,他們具備製造線膛槍的能力,但幾百年來的習慣,讓他們想不到子彈還可以是錐形的。
但他們一旦了解,就會迅速應用。
在當代,線膛槍子彈的變化,也是經過了這個曆程。
一方在戰場上首先使用了錐形子彈的線膛槍,隨即對方立刻跟進。
所以,趙煦一直擔心,南下和高麗這兩場戰事,隻怕暴露了錐形子彈的秘密。
對方一定會研究燕州線膛槍的秘密。
不過對此,他倒也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