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北風起,冬日不期而至。
清晨,燕州的小水窪上結了一層薄薄的冰。
寢殿,趙煦裹上了狐裘,從靜海回來,倏忽一個月便過去了。
這段時間,南方和北方俱都不平靜。
不過如同他預測一樣,無論是勢族還是北狄隻是在製造小摩擦,沒有大舉進攻。
“殿下,這個爐子真好用。”
趙煦正坐在爐子前烤火,楊素素湊了過來。
這個爐子是煤球爐,裏麵自然燒的是蜂窩煤。
爐子殼上還標注了注意事項:需通風使用,避免中毒。
這是燕州一個民辦工坊製造的。
在開放民間工坊的同時,燕州成立了專利司,朝廷頒布了專利法。
趙煦把當前憑借燕州工業能實現的民用技術交給了專利司。
隻需繳納一筆專利費,便可從專利司獲得技術,用於自己的工坊。
這個煤球爐便是其中的專利之一。
當下,民間出現了不少煤球爐工坊,製造銷售煤球爐。
而且據楊賀反應,這煤球爐一麵世,銷量還不錯。
尤其是居住在燕城的百姓,再也不需要撿拾草木燒鍋做飯了。
“以後有趣的東西會越來越多的。”趙煦從楊素素手中接過一塊麵包。
這是鳳兒從糕點鋪子買的。
在專利司的專利不是全部收費的,還有一部分是免費的,就比如麵包烘焙,蛋糕製作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當代菜肴做法。
這是為了促進大頌餐飲行當的發展。
“殿下這麼說,臣妾倒是期待非常。”楊素素道:“今後大頌百姓的日子,真是要越來越富足了。”
趙煦聞言,有了一絲成就感。
他的目標就是要讓大頌百姓脫離貧苦,過上富裕的生活。
當然,他也清楚,自己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
煤球爐,麵包這些東西目前至少也得是中等富裕之家能享受。
絕大多數百姓還在單純從事農業,消費不起這些。
而據費文說,不列顛普通人家便能每天早上喝一杯牛奶,吃上麵包。
這是其二百餘年對外掠奪,以及霸占外海市場積累的財富造就的。
這一點同他了解的情報出入不大。
根據他的記憶,在當代一篇史料中記載。
十八世紀的英國鄉下人住著紅磚建的村舍,紅瓦屋頂,身著毛料衣服,穿皮鞋,吃的是白麵包,喝著牛奶。
飲食方麵,蔬菜和肉很常見。
這還是十八世紀,十九世紀就是如此了。
不過越是了解這些,他越發充滿鬥誌。
他的大頌不但會在科技上趕超,大頌百姓生活水平也會趕超的。
他會讓大頌成為世界之民向往的聖地。
隻是要實現這些,他就得需要全世界的市場,資源。
當下的市場和資源百分之九十都掌握在西土國家手中。
他們不會允許自己向他們的殖民地販售貨物。
也不會允許去他們的殖民地挖掘礦物。
他們將自己掠奪的土地和資源看守的很緊。
這也是他為什麼要撕毀舊秩序,建立新秩序的原因。
否則,大頌將永遠被壓製,無法喘息。
大頌百姓的日子將永遠晦暗。
而現在,對舊秩序的挑戰已經開始了。
他們不是信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認為弱者理應被他們奴役嗎?
那麼,他們就比個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