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二,你是家裏獨子,好好幹,孝敬你爹娘。”趙煦出門的時候,拍了拍周小二的肩膀。
周小二整個人都傻掉了。
他今天去織布坊的時候忘記拿工牌了。
沒想一回來就見到這個陣仗。
他還以為家裏出了事,有人找他娘麻煩。
正要拚命,沒想到卻是燕王到了他家查訪民情。
“噯。”周小二呆呆回了一句。
趙煦笑了笑,同侍衛們出了巷子,又輾轉去了其他民坊。
“燕王真是一個隨和的人,有他守著大頌,真是大頌人修來的福分。”周氏望向巷口,還回味著剛才與燕王閑聊的時光。
這足夠他向四鄰吹上一輩子了。
周小二聞言,摸著自己的肩膀再次傻笑起來。
從周小二家離去。
趙煦隨便挑了個村子,同徐烈等人縱馬而去。
長居燕城的百姓,生活條件的改善是毋庸置疑的。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資源都首先富集於城市。
這是自然規律,即便是趙煦也無法避免。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想把人數占大頌最多的鄉民拋下。
大頌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終依靠的還是發展和科技進步。
“殿下,這是馬場村。”向西行了二十裏,趙煦和徐烈到了一個村子。
這村子隻有一百戶人家。
由於村子裏都相熟,一隊陌生人出現自然驚動了裏正和保長。
不過裏正和保長顯然認識趙煦。
吃了一驚,他們立刻迎了上來。
寒暄了一陣,趙煦表明自己前來查訪民情。
於是讓裏正和保長跟著自己一家家了解鄉民。
免得他們偷偷去和其他鄉民打招呼,遮掩一些問題。
不過,他想的似乎有些多餘。
無論是裏正還是保長似乎都坦坦蕩蕩。
“這是誰家,日子不錯,竟然蓋起了大紅瓦房。”趙煦笑道,一進村子,他便注意到了。
裏正孫東旭滿臉笑容,“這是王橋,王恩兄弟的家,他們家姐弟五個,以前是村子裏最窮的一家,現在可是村子裏最氣派的。”
“王橋?”趙煦不禁笑了笑。
這個名字他聽秦山說過,這兄弟兩個都是打仗不要命的家夥。
了解到這點,他了然了。
當兵的軍餉本就豐厚,這段時間,他們又拿到了不少戰利品分紅。
能蓋起闊氣的紅瓦磚房也是情理之中。
而且,他也樂於見到將士家裏的日子蒸蒸日上。
否則,如何對得起在前線衝殺的他們。
不過現在王橋家大門緊閉,他就去了下一家。
裏正在旁解釋。
王橋父母去探望自己嫁到城裏的女兒了。
“這是誰家?紅瓦房也很氣派嘛。”與王橋家相隔不到十米,又是一家新蓋的紅瓦房。
和王橋家一樣,在紅瓦房前有塊籬笆圍起來的菜園子。
院子裏正麵是一排紅瓦房,東西兩側則是兩間紅瓦廂房,院子裏鋪設了水泥地。
“回殿下,這是房玉龍家。”裏正說道,“王橋家和他家蓋的房子都附和府衙的規劃,樣式也是參照府衙給的圖蓋的。”
趙煦露出滿意地笑容。
這是他給劉福的提的要求。
無論是村子裏的建設還是城裏的建設都要有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