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魯城出發,趙煦乘坐蒸汽機車繼續南下。
先後經過彭城,淮城,揚城等寧州城池,最終抵達金陵。
在這裏,鐵路在九江北便中斷了,南岸的鐵路還在繼續鋪設,按照規劃將延伸到臨城。
經過這些鐵路重要節點城池的時候,趙煦便順道巡視工業的建設情況。
總體而言,這些城池有的工坊區也如魯城一般搞得有聲有色,
也有城池雖然不如魯城,但該有的工坊也有了。
至於比不上魯城等城池也不盡然是自身原因。
比如許多官員向他倒苦水,精通工坊建設和管理人太少,優秀的人都被魯城,晉城,金陵這些大城池分走了。
對此,趙煦沒有責怪他們,畢竟這本身就是大頌當前的困境。
由於發展的太快,導致相應素質的人才供用不上。
如此,發展就會出現不平衡。
隻是對趙煦來說,這個問題也是無解的。
當下人才是有限的,雖然他想讓大頌遍地鮮花,但根據實際情況也隻能優先發展沿海等交通便利的地區了。
“殿下,米宣能辦得到的,臣也辦得到,如果金陵工坊區有一點不如魯城工坊區,您現在就把臣罷免了。”
金陵是寧州的首府,而負責寧州政務的同樣是燕郡的七名縣令之一,藏易川。
他抵達金陵之後,藏易川便率領金陵官員前來迎接,隨即引著趙煦去了金陵城外的工坊區。
“這可是你說的,到時候不要喊冤。”藏易川性子活泛,喜歡玩笑。
趙煦了解他的性子,與他說笑起來。
“喊冤就不是臣下了。”藏易川依舊很自信。
二人聊著,便到了工坊區。
一眼望去,趙煦露出滿意地笑容。
正如藏易川說的一樣,金陵工坊區的規模以及規劃真不輸魯城。
而且道路上的車馬甚至比魯城多一倍。
原因在於,這金陵在大頌的工業規劃上是江南的工業中心。
所以在工業建設上,朝廷對金陵的工業建設扶持力度比魯城大得多。
燕城港口每日都有蒸汽船起航出海,將機械設備運到金陵。
可以說無論是工業規模還是工坊種類,金陵都是按照燕城來複製的,可謂是門類齊全。
他如此照顧金陵,一方麵是因為金陵曾是大頌故都,人口稠密。
另一方麵他是準備以金陵工坊區為依托,為江南其他州郡的發展提供支持。
今後,江南城池需要工業設備和貨物直接從金陵購買即可,江北則由燕城負責,減少運輸上的困難。
不過對比現在,金陵的區位優勢顯然不如蘇城,也就是蘇州,還有鬆城,就是當代的上海。
奈何,這個時期這兩座城池就是不如金陵。
所以,他接下來準備在鬆城建立一個大型港口,先讓這裏成為商貿中轉站。
待其地理優勢顯現,商賈自然會把工坊遷徙到鬆城和蘇城。
這麼做,他也不是偏愛這個兩個地方。
大頌想要富裕,唯一的辦法便是海外貿易,通過輸出工業品換回原材料和金錢,那就必須在東部沿海打造出數個經濟重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