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投降!”

霍馬林河自北往南,滾滾流淌。

河東岸,穿著不同顏色軍服的聯軍士兵舉起了同一個顏色的旗幟——白旗!

“讓他們把線膛槍全部扔到河裏。”

聯合士兵的表現落入尚義眼中,向導翻譯了聯軍士兵的話之後,尚義隨即下達命令。

對他來說,這批聯軍的線膛槍的口徑和他們的火槍是不同的,留著也沒用。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不如讓他們丟到霍馬林河裏去。

向導奉命將尚義的話翻譯給了河對麵的聯軍士兵。

猶豫了下。

聯軍士兵慢慢走到河邊,將線膛槍扔了下去。。

在必死和可能活著的選項之間,他們選擇了後者。

領教了大頌軍隊的厲害,他們失去了對勝利的希望。

何況,不是誰都有勇氣麵對死亡。

首批士兵投降之後,接下來越來越多的士兵選擇了投降。

人總是有從眾心理的,也就是一個人行為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如果沒有第一個選擇投降的人,其他人會因為羞恥心,也強忍著不投降。

但如果有第一個人投降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線便會瞬間消失,開始用“別人也投降了。”之類的話來給自己投降尋找借口。

所以,聯軍士兵一旦投降,這個勢頭便刹不住了。

從東麵戰場過來的聯軍士兵見前麵一片白旗,他們自然也開始舉白旗。

零零散散的士兵見主道路上的士兵投降了,認為大勢已去,也開始舉白旗投降。

一時間,白旗如同星星之火一般,逐漸燎原。

當然,聯軍士兵投降的重要因素終究是因為失去了對勝利的希望,選擇了苟活。

在聯軍士兵紛紛投降的時候,馬上就要追殺到霍馬林的槍騎兵們收起了馬刀。

這時,他們舉起馬槍監督聯軍士兵,確保他們不會對大頌士兵遭受威脅。

又是三日的清理。

霍馬林東岸的聯軍士兵除了投降的士兵外, 其餘被青龍軍和朱雀軍全部殲滅。

與聯軍僵持了八個月的戰爭,終於以大頌的全麵勝利而告終。

第四日的時候, 秦山和關通來到了霍馬林河岸。

他們身側, 大頌士兵排列成整齊的隊伍正在通過霍馬林橋。

接下來, 他將前往下一個地方。

那就是不列顛在天竺的統治中心,加爾各答。

天竺與驃蠻邊界的戰爭隻是整個天竺戰爭的一部分, 而不是全部。

全麵占領天竺,並構建屬於大頌的天竺秩序,戰爭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至於十餘萬聯軍俘虜, 他們已經派人與海軍取得聯絡。

讓他們將這些俘虜運往大頌,由建設司自行分配。

同時,為了確保這些俘虜不會鬧出亂子。

他們留下了十萬人負責看守,並配合海軍押送俘虜。

不過,這十萬人也不是全部用來看押俘虜的, 沒這個必要。

而是秦山和關通認為聯軍主力被消滅。

穀宂</span>  天竺殘存的聯軍士兵沒必要讓他們動用太多軍隊, 這隻會增加後勤的負擔。

所以, 二人商議下, 決定隻統領九萬餘名士兵穿過霍馬林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