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隨著李問的是自幼侍奉他的書童~寧哥。他幼年喪父,被賣進李府,成了李問的書童。如今也成了精幹的小夥子。
車隊緩緩前進,一應飲食起居都是寧哥一手照料,顯然這些年磨煉的不錯。
此時雖然夏季天長,但是天空陰霾,恐有雷雨降臨。
寧哥敲了敲車窗,低聲道:“少爺,天色不好,我聽說這附近有一座雞鳴寺,我們大可以去借宿一晚,明日再出發。”
“也好。”李問的聲音傳來,寧哥信馬向前,去探路打點。不知怎麼,自從離了家鄉。李問一直心神不寧,鬱鬱寡歡。
“少爺,到了。我已經和當家師傅說了,可以借給咱們吹灶生火。天氣炎熱,我等會下廚給少爺熬一碗綠豆羹敗火。”
暗歎自己離鄉情怯,李問推開車門,打量這座寺院。說是寺院,不過尋常宅院大小。青磚綠瓦,到讓人升起幾分清涼之感。
門口的老僧雙鬢斑白,胡須飄灑。身穿著一件百納袈裟,日久年深,顯得有些破舊。隻是手中一串多寶手串頗為不俗。饒是李府大家大業,可也難以湊齊這許多奇珍裝飾。
李問走下馬車,向著老僧合十道:“不才李問,打擾大師清修了。敢問大師法號?”
老僧笑著還禮道:“阿彌陀佛,貧僧智明,李施主有禮了。”
二人客氣幾句,便有寧哥帶著眾人尋了一處廂房生火做飯。
李問本來在房中看書,聽到有人敲門,放下書本清問道:“是誰?”
“打擾施主,小僧奉方丈之命,請施主前去大殿敬香品茶。”
“知道了,告訴主持師傅,我即刻前去。”
李問揉了揉眉心,隻覺得昏昏漲漲。強打起精神出了門,夏日煩悶,大雨似來,連空氣都渾濁了幾分。
小廟倒也簡樸,正殿是供奉佛祖菩薩所在,東廂房西廂房各三間,在正殿兩側有一座禪堂,一座書房。想來是方丈的住所。
本來小廟平平無奇,隻是這院中劃出一個花壇,栽種了不少挺拔的翠竹,讓李問平添了幾分親切。
到了正殿外,發現大門緊閉,側門虛掩,李問扣指三聲,小門無風自動。李問也不驚訝,笑著邁步進入佛殿。
進得佛殿,並沒有發現老僧的身影,李問開始打量起這大殿中供奉的神像。
中間是佛主的塑像,結不動禪定印。右側是觀音菩薩,倒也普通。隻是左側有一尊金剛護法,麵目猙獰恐怖,仿佛要擇人而食。
“李施主可是好奇,為何佛門之中會供奉如此恐怖之像?其實不然,佛門雖有佛祖慈悲,亦有金剛怒目啊。
金剛怒目是為了降服三毒妖孽。菩薩低眉是為了慈悲普渡眾生。各有其意罷了。施主不要著想啊。”
李問回頭看去,見方丈智明端著茶水走來。李問急忙接過茶水,笑道:“大師佛理高深,在下受教了。”
智明看李問將茶水放在桌上,便從香筒裏撚出三根檀香,借著燈火點燃。笑道:“李施主與我佛門有緣,可以敬香一柱。”
李問接過檀香,先是走到菩薩麵前,行了三禮,又到金剛麵前三拜,最後走到佛祖麵前,拜了三拜,將香插在香爐裏,跪地叩首。
就在李問持香參拜的時候,智明的臉色已經陰沉似水,他緊緊盯著李問的動作,就當李問拜到金剛麵前的時候,金剛像似乎有略微晃動,隻是李問不曾發覺。
智明的袈裟卻無風自動,轉而恢複平靜。看著李問站起身來,智明笑著坐下,說道:“看來李施主確與我佛門有緣啊,這焚香禮拜之法,很是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