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遼兵劫掠(1 / 2)

羅充國和鼇山衛幾個軍官這次也要捐官,正好都托賈肅運作。賈肅又留劉多寶休息一天,便乘上羅充國那艘沙船先到女姑口拿了七千兩銀子,並裝上“野驢”投石機,然後帶上孫萬全出海去登州給眾人運作買官。

劉多寶回到柳灣村時,鬆山道人已經和劉錦奎一起出發,去青洲與衡王府談賣玻璃和製水銀鏡的事,鞏秀也被送到了柳灣村。

現在硫鏹水還有一些存貨,暫時還用不到鞏秀的技能,劉多寶隻讓他跟著自己增長見聞。

孫萬福已經把縣城的銅匠請了來。就在劉多寶前往鼇山衛的這些日子裏,兩位銅匠已經按照劉多寶畫的圖樣打造出三個油壺出來。

劉多寶往油壺裏加入一些菜油,放了一根燈芯點燃,再扣上一個玻璃燈罩,然後用一根銅螺絲調節燈芯長度,根據火焰和煙氣的情況打造出其他部件並裝配起來,一架類似後世馬燈的提燈就打造完成了。

可惜豆油燃燒起來煙有些大,發的光也不是很明亮,但好歹這是一盞能提著走的便攜式的油燈啊。

這個時代人們夜裏外出隻能打火把或者燈籠,由於燈籠會在風中搖晃,內置油燈會灑出燈油,所以隻能使用蠟燭作照明物。而蠟燭主要是用牛油或蟲蠟做成,價格高昂,一般人承受不起。

劉多寶做的這種便攜式油燈雖然是純銅打造,還要有一個玻璃燈罩,價格肯定不會便宜,但優點是可以使用比較便宜的植物油作為燃料,長期使用的話還是很核算的。

一開始做出來的三盞提燈和幾扇玻璃窗就被裝在女姑口孫家酒肆裏,結果兩天後就有從南方來的船主開價十兩銀子買走了兩盞提燈。剩下的那盞提燈還是因為劉多寶堅持要留下作廣告才沒有被買走。

然後劉多寶就讓兩個銅匠打造更多的提燈,並向華興公司的工人傳授製作這種提燈的技術。

這個年代的手藝人因為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一般是不願意傳授技藝的,可劉多寶給的工錢實在太誘人,而且承諾每賣出一盞馬燈,兩人可以分到一錢銀子,兩人也就再沒有二話。

劉多寶打算從製造提燈開始采用流水線作業法,所以二十個新工人並不是人人都要學習全套的銅匠技術,而是有的人學擀銅皮,有的人學鍛焊,有的人學釺焊,每個人專學一門技術,這樣他們學得也快。

用了半個月時間,這些新工人在銅匠的指導下做出來的油壺已經可以做到不漏油。

此時劉錦奎和鬆山也風塵仆仆的從青洲回來。

和衡王府合作的事情很順利。恒王眼見這麼大一注財源從天而降喜出望外,立刻就答應了劉錦奎提出的合作方式,對劉錦奎提出的用糧食,煤炭和其他物資支付一部分玻璃款的要求一概應允。

此外衡王還給了劉錦奎十幾麵王府的旗幟,劉家的車隊隻要插上王府的旗幟,遇到衡王府的稅卡一律免稅。

淄\博就在明代青洲府轄地,這裏有豐富的煤鐵礦藏,一直是北方瓷器和琉璃的重要產地,這都決定了以後華興公司的商隊將要經常往來於淄\博和極墨之間,不交稅能省下一筆巨款。

劉多寶估計賈肅也應該快要從登州回來了,如果他能把買官的事辦成,馬上就要有大筆銀子的花銷。所以他趕忙催著大舅把玻璃送去衡王府。

不過這個年代的道路太爛,走陸路運輸易碎的玻璃是件很麻煩的事。

上次因為玻璃的數量少,劉多寶把玻璃裝進木箱裏,每個木箱由四個人抬著,一路走到青洲衡王府。可這次是一百多塊大小玻璃,靠人抬肯定不行,隻能用馬車和牛車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