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製藥(下)(1 / 1)

金錯刀,又稱作一刀平五千,是西漢末年王莽時期所鑄的刀錢,其錢體由刀環、刀身組成,青銅澆鑄,刀上“一刀”二字用黃金鑲嵌,顯得光燦華美。[www.uctxt.com]。c

這金錯刀也是中華曆史上最早使用,唯一使用錯金——即鑲嵌有黃金的工藝製成的錢幣。加上王莽時期幣製混亂,假幣眾多,真正的金錯刀也極為少見,市價也在數萬之列。

這樣的錢是可遇不可求,就算墨靈有再強的鑒定能力,市麵上沒有真貨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趙卓把尋找套錢的煩惱丟在一邊,在半路下了車,來到了藥材市場,開始尋找補畫的藥材。

和三百年前的時代不一樣,那些產量稀少、王貴權勢才享用的藥材已經隨處可見,難就難在這24味藥對年份要求十分高,大多要求是10年以上的年生。

趙卓各處打聽詢問,包括醫藥公司也不放過,耗費了兩個多小時,終於集齊了24味藥材。

回到家裏,正是正午時分,趙卓連忙將藥材洗幹淨,先放到太陽下曝曬起來。

對補畫而言,製藥是第一步,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藥沒有製好,那麼就談不上補畫。

製藥至少需要兩天時間,要反複曬製、煎熬,環節雖然不算複雜,但是對時間、火候等要求十分嚴格,好在現在都是煤氣爐,火大火小一扭就好,也減少了些技術上的難題。

今天恰好是大太陽,溫度也不錯,經過兩個小時的曝曬,曬幹後的藥材盡去潮氣,一個個都十分幹燥。

接下來,首先將其中的12味稱好重量後倒入陶罐中,加好水後開始煮,趙卓專門去買了煤氣罐回來,按照墨靈的指導,一邊看著時間,把火開到最大,開始煎藥。

煎藥時必須站在爐前,緊盯著罐子裏的水,隻要墨靈說火大了,就要把火關小,火小了,就要開大,十分折騰。

但是趙卓在耐性上可不輸給其他人,更何況畫師為了研究出這配方可是花了十幾年的光陰,要想這三百年前的配方再次問世,自然要耗費些心血。

不同的時間放入不同的藥,經過三個小時的小火熬煮之後,藥已煎得如粘稠的液體一般,趙卓用筷子挑了挑,墨靈卻搖搖頭,說這藥材曬得還不夠幹,煮時水分溢出,導致這粘稠度不夠。

畢竟墨靈雖然精通整個過程,但是卻摸不到實物。

好在趙卓早有準備,中午時曬的藥材不止一份,於是拿出另一份來又曬了半小時,待到捏起來十分幹燥時又開始煎藥。

每一次煎煮要三個小時,煮好後的藥膏要放在晚上冷置,吸收夜晚的水分。第二天繼續煎熬,連續幾遍後才能夠真正完成。

趙卓是煮好一份後,立刻開始煮第二份,經過了三天工夫,終於熬製出了完美的藥膏。

製成的藥膏呈現出了白色透明狀,用手粘上一點,便象膠水一般粘稠不斷,卻又能明顯感覺到裏麵蘊涵的水分,而各種藥味相互中和之後,藥膏幾乎沒有任何味道。

接下來,趙卓拿起從博物館借來的專用小刷子,在藥膏上輕輕刷動,利用溫度讓其融化後再輕輕的塗抹在古畫上,然後將其放置在通風的屋中。

一個小時之後,趙卓再看這幅畫時,豁然吃了一驚,這效果簡直就是立竿見影。古畫的色澤濃了不少,好象沉澱裏麵的墨色都被激發出來了一般,而且,本來看起來要破碎,幹裂的畫紙象古老的樹枝得到滋潤一般,漸漸的軟了下去,破碎的邊緣也完美的粘合起來。

他不由得嘖嘖稱奇,墨靈果然沒有誇海口,這藥膏簡直就是神乎其神,能將碎畫救活,堪稱世間唯一。

藥膏的塗抹雖是一次見效,但是為了讓其效果保持下去,還需要根據受損情況在幾天內定點塗抹,而且必須不斷觀察書畫塗抹後的狀態並進行調整,然後才可以把畫色保持下去。若隻是塗抹一次,最後書畫很快又會回到破損的狀態,要想再次用藥膏修複就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