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勝一詞最早可以上溯到武王伐紂時期,傳說由薑太公發明的厭勝之術在武王伐紂,天下歸服之時有個丁姓諸侯始終不肯朝見,於是薑太公就畫了張丁侯的像,命小吏每日向畫像射箭,四十二天後丁侯便生起病來,諸醫而不能治,後遍尋所在巫醫,得知是有高人在西北所設法壇,心知不妙,可能是薑子牙所設之法,無奈便抱病入京朝拜表示臣服。

太公便尋一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畫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射在畫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射在畫像腳上的箭,丁侯的病便在第二日就好了。而厭勝之術影響最廣的時候要數西漢早期文景兩帝之時,而後在漢武帝劉徹時便達到高峰,前有太子因被誣陷崇信巫蠱興起大獄,從而被誅,史稱“巫蠱之禍”。

後有濟北王劉寬企圖利用巫蠱厭勝之術將武帝咒死妄想榮登大寶,可惜還沒等他的厭勝之術奏效便被仆人舉發與父妾侍通奸,從而被廢賜死,執行官吏從其家中搜出一個木頭小人,上麵刻著武帝生辰八字,上下各有一釘,上釘謂之釘魂釘,要是沒有大氣運的普通平民輔以秘咒每七天念之便每七天去一魂,二十一天後便去三魂形如呆木,下釘謂之去勢釘,所傳,子孫輩在祖父輩去魂後,便天命早夭。可能武帝也是有大氣運,所在當下盛行的巫蠱之術都未能傷其一分一毫,而武帝又極其憎恨這邪門術法,便將當時涉及巫蠱之術的遊僧外道巫師雜夷能查出來的都斬殺的一幹二淨,而厭勝之術便消聲滅跡了許久許久。

而後在大明嘉靖年間數十年不上朝,宰相嚴嵩把持朝政使得天怒人怨,各地基本年年鬧災,在執政後期更是變本加厲盤剝百姓,例如增設各項賦稅,浙江要繳抗倭稅等,又提前收取稅款,在嘉靖三十二年部分地方的稅賦就收到了嘉靖三十五年的,有時人曰:嘉靖嘉靖,家家幹淨。沒鬧災的州縣百姓有幾畝薄田的還能賣田度日,如果是給地主打長工的佃戶便就算是咬著樹皮喝著寡粥也難以維持,賣兒喪女的人家不在少數。

當時各地州郡還好,再不濟也有府衙官倉發糧賑災,好多鄉裏百姓一家老小還走不到州郡府衙便一命嗚呼在路旁成那孤魂野鬼白骨一堆,直叫人不住歎息:寧做盛世犬,不做亂世人。在如此之勢下大明江山搖搖欲墜,各地老實巴交的佃戶也有許多因為家中妻子皆餓死而落草為寇嘯聚山林的,是為響馬。

當時官軍北禦韃靼,東南抗倭寇,各地省軍抽調無算,剩下的三班捕快也惜命非常,不說的大富大貴也能在公門肥的流油,哪裏願意真刀真槍去剿滅響馬,響馬一詞便出此處,當時路匪越發大膽,幹脆在馬脖子上設個鈴鐺,“叮鈴”,“叮鈴”的告訴你們這些過路商客,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倘若客商口中蹦出半個不字,便砍翻在地。更有甚者不待開口亦或是收錢納貨之後還害人性命怕暴露行蹤從而引得當地官軍圍剿。響馬裏除開本是官府通緝殺人越貨的亡命大盜之外,還有更多的僅僅隻是無路可走的老實佃戶,本是老實人又有許多不願碰這滿手血腥之事,回鄉回村又活不下去,便摸爬滾打企圖找些其他江湖上的門派綠林從而維持生計。

綠林我們後世通常都要為他們在後麵加上好漢二字是因為他們做事頗有章法準則,雖然均也為幹犯天條之事卻比響馬平和許多,響馬者多謀財害命,傷天害理之事常有發生,在浙江甚至勾結倭寇,殺掠村寨也時有發生。而綠林者多為劫富濟貧,殺官盜墓卻有嚴規不傷黎民百姓不搶不義之財。前朝有上映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梁山好漢,後世有反清複明的天地會,我們這裏暫且不表。而在豫西也曾有著一夥稱的上是綠林好漢的“匪盜”—厭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