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兩人喝了許多。第二天一早,林元便坐班車回到城裏。到家後,酒醒之後的冷靜,讓他再次思考起來成冰的想法。他堅信成冰是一個可以說到做到的人,對他而言這絕對不是一種妄想。
那天晚上,成冰還說了很多對孩子們的構想,同時也流露出了希望林元可以和他一起的暗示。他沒有明說,是因為他也清楚地知曉,這將是一條無比艱難並且短時間裏看不到希望的路。他既希望有人能夠幫自己去實現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又不忍將別人的人生拖入自己所選擇的泥潭之中。尤其是對於自己最好的朋友,這樣的矛盾更加的突出。但他知道,如果一定要有個人來幫助自己實現這個夢想,林元是唯一最好的選擇。
林元這段時間一直在渴望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態,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希望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成冰的這個構想,對林元而言毫無疑問是一件很有意義甚至還有些偉大的事情。但是,林元與成冰的性格不同,他對於現實的考慮和顧及太多,他也知道成冰要走的這條路不是光靠滿腔熱血就可以走下去的,前途將非常的艱難,甚至有可能,還沒有起步,就可能麵臨夭折。而且,如果沒有人幫助,僅憑他一個人的力量,這樣的困難將會更加巨大。
這也許是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充滿機遇的時代,但這同時又是一個令無數年輕人感到迷茫的時代。
雖然在這個世界上,有無數條道路都可以通向成功,但是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念中隻認識到其中一兩條,他們固執又短淺地認為隻有這一兩條路才是人生最為正確的選擇。當有人選擇走別的路時,無論意義如何,在他們眼裏都是不屑的。
林元的父母家人也都是持著這樣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給林元的人生上了一道枷鎖。這是他作出決定時麵臨的最大壓力。當初為了能讓林元讀書上大學,林元的哥哥放棄了學業,外出打拚,全家人都希望林元能夠在大學畢業後能有所出息,他們所認為的出息自然是考上公務員,進入到一個好的單位。而林元目前來說肯定是沒有實現他們的期待,但至少還有一個並不算差的工作。如果他連這個也要放棄,而去做一件“不務正業”的事,這無疑將會受到家裏人的極力反對。這便是目前他內心最為煎熬的矛盾。
林元想起了自己到目前的人生之路,讀書、考試、上大學、選專業、找工作、考公務員,似乎一直都是在別人的期待中生活,還沒有一條路是自己真正選擇的。
經過兩天不斷的思想鬥爭後,林元最終下定了決心,要和成冰一起幫孩子們,也是幫自己實現那個遙不可及的足球夢。為了不讓顧慮重重的自己留下反悔的後路,這天一上班林元便徑直來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了辭職申請,邁出了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第一步。
當成冰知道林元決定和自己一起並且已經提出辭職的消息後,他既感到高興又有些擔憂。與林元不同的是,成冰自從大學畢業後就不顧家裏人反對,走了一條自己選擇的道路,所以他的心理已然做好了足夠的準備,而林元作出這樣的決定,與成冰相比,無疑將要麵對了更大的心裏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