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軍製和民政(1 / 1)

1639年4月15日,小雨,漢洲黑山城。

曹雄與俞福坤站在黑山軍營中的高台之上,看著兩隊陸戰隊士兵不斷地演練各種隊列和陣型,旁邊一眾軍官和陸軍學校的教員也在仔細地觀摩和記錄。

由於陸戰隊全員配備裝有刺刀的燧發槍,隊中的短兵設置也隨之取消。而這樣一來,一個連隊的陸戰隊士兵就顯得人數有些多了。在模擬演練當中,如果以三十人為一排進行隊列射擊,兩百餘的陸戰隊可以進行七輪排槍射擊。

而在實際戰鬥中,往往在與敵相遇的時候,排槍射擊最多進行了四五輪,要麼一方崩潰,要麼相互頂著傷亡,繼續射擊。而以目前的漢洲製造的燧發槍射擊速度來說,三輪射擊後,先前發射彈藥的第一排完全可以再次裝好彈藥。

既然如此,一個連隊保持七輪射擊,就有些多餘了。尤其是小規模的戰鬥當中,甚至後幾排的士兵還沒有機會扣動扳機,就已經與敵相遇,或者開始追擊敵人了。

齊天當時給曹雄提出了連隊的三三編製,認為這是最有利於發揮火力和戰術機動的戰鬥對型。這樣的配置能使交叉火力發揮最大化,同時又避免了火力重疊所引起的誤傷,又便於部隊的機動和指揮。同時,三三製還有利於命令的執行和提高傳達效率,對指揮員掌控部隊也有一定的幫助。

這幾個月以來,曹雄和俞福坤責令目前停駐在漢洲的第四陸戰隊進行拆分,按照10人為一個班,30-35人人組成一個排,三個排再加上連隊中的吹號手、信號兵,勤務兵、直屬隊等人員,組成一個120人到130人的連隊。

如果敵軍規模稍大,則三個連隊編成一個營,加上傳令兵、直屬炮兵小隊、輜重兵、直屬警衛,合成一個360-400人的營。

自然,隨著戰鬥規模的擴大,可以將三個營合編為一個團,其中還可以根據戰場需要配備輜重連、騎兵連,炮兵營等部隊,形成一個1500人左右的團級戰鬥單位。

“以俺的估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漢洲對外作戰的規模都不是很大,最多合成一個營,就可以應付大部分戰事。”曹雄轉頭對俞福坤說道:“以漢洲現在近千人規模的陸戰隊,差不多可以編成三個營。想來,足以堪用了!”

“確實如此。”俞福坤點頭附和道:“我們可以將三個營輪流派出去與荷蘭人交戰,不僅可以鍛煉所有軍伍,還能讓兵士得以休整,可迅速恢複戰鬥力。”

“嗯,待大江他們從大明回轉,我們將這兩個連隊也輪換出去,見見血,試試他們新的戰法。”

隨著漢洲本土和新鄉堡的封鎖解除,有關威遠島和齊大江等艦隊的消息也陸續傳回。聞悉齊大江竟然襲擊了荷蘭人的安汶據點,俘獲其全城軍民七百多人,武裝商船三艘。整個漢洲本土民眾無不歡呼雀躍,對漢洲軍隊又取得一次勝利,充滿自豪。

但令漢洲大多民眾所不知的是,去年攻占的帝力城,卻依舊被荷蘭艦隊封鎖,近八百多軍民無任何消息傳出。如果按照戰前緊急補充的物資儲備來算,帝力城可能已經陷入缺糧境地。

而對此,漢洲本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等待著。要麼帝力城破,城中上下全被荷蘭人俘獲;要麼荷蘭人不耐封鎖,撤圍退走,漢洲最終占據帝力城。

“大江該領著船隊去帝力城解圍。”俞福坤輕聲說道。

“不成的。”曹雄搖頭說道:“回來的李更生說,帝力港外長期停駐著三到四艘荷蘭武裝商船,而且那裏距離他們的新占的歐庫西據點很近。大江他們過去了,就很容易形成與荷蘭人的海上決戰了。俺們損失不起呀!”

“也不知道荷蘭人與爪哇島上的幾個土邦王國打起來沒有。”俞福坤騎在馬上,出神地看著北方,“要是他們打起來了,或許我們就有一些機會。”

“那些土人在荷蘭人麵前,可能會給他們造成一些威脅,但無法攻占巴達維亞。俺去過數次巴達維亞,城防嚴密,防禦堅固,而且荷蘭人火器眾多。那些土人,可能會在城下碰個頭破血流。”曹雄說道:“以俺的意思,這些土人最好的戰場,就是將荷蘭人引入茂密的叢林裏,他們或許才能有幾分勝算。”

“但俺們給他們提供那麼多的火器,就是希望他們能進攻巴達維亞,給荷蘭人以沉重打擊。”俞福坤說道:“但以你的看法,那些土人在城下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