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棉紡 續(1 / 2)

“上一季的棉花全部用完了?”威海縣的縣長王振良有些驚訝地看著紡紗廠的幾台機器安靜地擺在巨大的廠房一側,幾個工人拿著抹布正在給機器做著清潔。

“縣長大人,上一周就已將棉花用完了。”威海紗布廠的主事王宗平看著這位本家縣長,仍是保持著恭敬態度。

“按照你們工廠的生產速度,那我們威海下一季的棉花產量恐怕也不夠你們幾個月的消耗。”王振良未曾想過,這麼幾台機器,怎麼像吞金獸一般,兩千餘畝的棉花產量,不到一個月就消耗殆盡。那麼下一季的近萬畝棉花,也最多能維持不到半年的原料供應。難道,這就是大總管所說的工業大生產模式?

“是呀,縣長大人。”王宗平笑著說道:“黑山城機械廠還在研製生產規模更大,生產速度更快的機器,所以,你們威海地區,棉花耕種麵積恐怕要倍數增長,才能滿足我們紗布廠的需求。”

“擴大棉花耕種麵積,那也得給我們足夠的人力呀!”王振良聽了,有些頭大如鬥,棉花耕種麵積要倍數增長,那豈不是在下一季,要新增耕地數萬畝以上,而且要全部種植棉花。要完成這些耕地擴張,必須要至少增加八百到一千移民。

其實,按照後世澳洲的棉花分布地區來看,最適宜種植棉花在達令河上遊,地跨東部的昆士蘭和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兩地,這裏氣候溫暖至酷熱,終年沒有霜凍,完熱資源豐富,適宜棉花生產發育,是棉花高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昆士蘭棉區棉花適宜生長期300天以上。

但目前,漢洲限於人口和開發力度的不足,隻能先在威海、廣陵(今湯斯維爾市)等沿海地區種植棉花,為後期的棉紡織業的爆發增長打下一點基礎。

“放心,這次移民到來,民政府肯定會優先照顧你們威海地區。”王宗平篤定地說道:“棉紡織業,可是我們漢洲近期大力扶持的行業,肯定會人力物力朝這邊傾斜。以後我們漢洲再往南邊擴展,聽說氣溫可不像這邊常年溫熱。而且,那裏好像是有冬天的。移民過去了,可少不了厚實的棉布保暖。”

王振良點點頭,隻要民政府支持,給人給物,威海必然會高速發展起來。說不定,過幾年,憑借著漢洲棉紡中心的定位,人口和定居點快速增長,威海縣升格成漢洲第二個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聽說移民船隊會順道從大明采買些棉花回來,萬裏迢迢,耗時費力,與你們再加工成紗布,其費用恐怕會遠遠超過大明的棉布價格吧。”王振良問道:“如此一來,民眾購買價格如何製定?”

“自然以漢洲本土棉花加工成本來計算紗布價格。”王宗平說道:“其中差額,民政府財計處自然會補與我們紗布廠。”

“嗯?”王振良奇怪地問道:“民政府為何要不計成本地從遠在大明去采買棉花,而不是直接采買棉布?大總管不是一直強調,不論是政府施政,還是工坊生產,都要計算成本一二嗎?”

“因為,棉紡織業需要政府扶持,行業規模和技術也需要慢慢培育。”王宗平說道:“現在的不計成本進行生產,就是為了以後規模化集約化,也是為了儲備生產技術和產業工人,更是為了以後能最大限度的拉低成本。我們漢洲未來幾十年的棉紡織業的目標,可是是要超越現在的大明蘇鬆地區。”

“我們漢洲即使再過十幾年,也沒多少人口。生產這麼多棉布,如何用得完?”王振良喃喃地問道。

“賣給南洋的土人,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甚至賣到大明,賣到印度。”王宗平曾聽聞齊天說過,以後漢洲的棉紡產品要壟斷整個南洋,印度,乃至那個什麼波斯,奧斯曼的市場。

————————————

孔祥林站在一塊地頭,看著那些已經長到膝蓋高的棉花,已經很長時間了。因為地力不是很肥,棉田裏的植株看著比較稀疏,但就在這些稀疏間隙中,卻套種著些許大豆。這意味著,棉田的主人,不僅可以在秋季的時候,收獲能獲得大量銀錢的棉花,還能收上來許多大豆,給城裏的榨油坊,或者,直接作為糧食的次要補充,填飽家人的肚子。

這一刻,他有些懊悔,不該拒絕當時村長胡寬的建議,在當季的三十多田地裏,也應種植些許棉花。如今自己的地裏,全部種植的玉米、高粱和土豆等糧食作物,以及少量的小麥。看著長勢也比較喜人,但這麼許多糧食,自家是吃不完的。所以,少不了要賣些與鄉上的糧庫。可他所種植的糧食大部分都是粗糧,值不了多少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