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4月18日,一支規模達二十二艘的船隊駛入了巴達維亞港口。
巴達維亞總督安東尼·範·戴曼帶著眾多東印度公司中高級官員,激動萬分地來到碼頭,迎接這支來自歐洲本土的船隊到來。
船隊給東印度公司帶來了大量急需的物資和人員,尤其是那八百名德意誌雇傭軍,對荷蘭殖民當局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
同時,船隊還帶來了一條讓所有荷蘭東印度公司上下極為振奮的消息,在去年十月,荷蘭海軍在英格蘭的唐斯海域,重創西班牙海軍,挫敗了他們再次入侵荷蘭的企圖。
1639年9月,西班牙為了鎮壓尼德蘭反叛,在本土集結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聯合艦隊為主力,由77艘戰艦組成,共配備了24000名水手和陸軍士兵,陸軍的任務是前往佛蘭德斯,撲滅北方的“起義”,海軍的任務是奪取英吉利海峽的控製權。
艦隊由西班牙海軍宿將安東尼奧·德·奧昆多指揮,從裏斯本起航。艦隊實力強大,其中葡萄牙的聖·特裏薩號,排水量就達1100噸,雙層火炮甲板共配備了68門炮,水手加上搭載的陸軍共有1000人。而艦隊的旗艦是西班牙人的聖地亞哥號,擁有1200噸的排水量和60門炮,其他戰艦也都噸位不小。西班牙人是想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尼德蘭的“叛亂者”。
荷蘭艦隊指揮官是馬頓·特羅普先是以13艘分艦隊在灘頭岬的海域,利用淺海和沙洲的地形限製西班牙大帆船無法發揮實力。而特羅普仿效德雷克和霍華德的戰術,沒有將戰艦排成進攻陣型,而是帶著他們一起投入了混戰。
海麵上視線就被開炮產生的濃煙所模糊,造成緊張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看不清對手,以為遭到荷蘭人的進攻,用重炮對轟起來。
最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聯合艦隊完全混亂了,海戰史上最為奇怪的一幕發生了,77艘體形龐大的戰艦居然被13艘小型戰艦一路猛追,直至退到英格蘭的唐斯海域附近,又被荷蘭人封鎖住水道的頸口,困守唐斯拋地。
10月21日,在封鎖西葡聯合艦隊一個月後,得到增援和加強的荷蘭人開始對其展開總攻。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當時歐洲海軍中名列前茅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海軍,表現的就像魚腩一般,任人宰割。77艘戰艦隻有奧昆多海軍上將率7艘戰艦設法趁著燃燒的濃煙逃出,於11月1日返回敦刻爾克。
此戰,據估計西班牙人在海戰中損失43艘艦船,死亡約6000人;荷蘭的損失則是10艘縱火船,死亡約1000人。
這次海戰結束之後,西班牙損失慘重,徹底放棄了征服尼德蘭的企圖,同時也為荷蘭贏得了海上強國的聲譽。
同時,這次海戰,也標誌著世界海軍力量的重大轉折,西班牙因這次海戰在三十年戰爭之後的進程直至18世紀初,都未能重建其海軍優勢,荷蘭徹底取代其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力量。
但荷蘭人卻在這次海戰當中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唐斯海戰發生在英國領海範圍,公然破壞英國的中立立場,對於英國來說,海軍無力幹預是一大恥辱。英國對這次事件的怨恨可能對後來第一次英荷戰爭的爆發產生一定的影響。
贏得對西班牙的偉大海戰,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為了彌補前期東方貿易運輸力量,立即開始抽調大批船隊趕往遠東地區。
這次先期抵達的二十二艘武裝商船,給了戴曼總督更加充足的底氣,除了組織部分船隻運輸積存日久的各類東方商品回返歐洲外,其他船隻將充實當地的海上武裝力量,使得他可以采取積極有效手段,以維護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該地區的海上霸權。
戴曼總督知道,既然荷蘭海軍重創了西班牙海軍,那麼本土在未來的時間裏,肯定會陸續有大量船隻前來東印度群島。巴達維亞的實力,在短期內也會得到極大地增強,針對葡萄牙人的進攻計劃,或許可以著手進行了。
哦,還有那個桀驁不馴的漢洲,必須要給予更加嚴密的封鎖,最好是能尋到機會,對他們實施一次沉重的打擊。戰爭進行了一年多,荷蘭人對漢洲除了封鎖,似乎還真沒有對他們造成過實際傷害,反倒是漢洲,冷不丁地衝出來,對荷蘭人咬上一口,使其痛徹心扉。
但是,不論是海軍,還是陸軍,似乎都不想對漢洲本土和他們控製的離島據點直接進攻。漢洲人在陸上的善戰,而且堡壘修建的堅固,都使得荷蘭雇傭軍不願意付出太多傷亡去直麵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