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鄭氏大軍占據廣義,已經接近一年時間。期間,鄭軍通過海運,陸續調集大量的兵力彙聚於此,試圖與北境大軍夾擊廣南國。
廣南國南方數鎮兵馬幾次往攻廣義,被鄭氏軍隊阻於韋河而不得寸進。廣南王阮福瀾派其弟阮福羲領兵數千從北邊攻廣義,但又被鄭軍憑借茶曲河險要,阻於北岸。隨著鄭軍援兵陸續增加,駐廣義的鄭軍突然主動出擊,跨過韋河,大破廣南國南方數鎮兵馬。
柬埔寨王國見機,便聯合南掌(今老撾)、華英,預對廣南國南方動兵,同時試圖奪回曾經屬於柬埔寨的普利安哥地區。
在麵對此種嚴峻形勢,廣南國除了放棄普利安哥(今越南胡誌明市一帶),還將整個南方的武裝力量全麵收縮,以避柬埔寨等國的鋒芒,而全力應對鄭氏發起的滅國大戰。
由於廣南國水師殘破,根本無力阻止鄭氏水師的海上封鎖,麵對南方身處其後的鄭軍,更是如針芒刺。廣南國君臣上下深知,柬埔寨等西南小國攻來,最多占據部分南部國土,而鄭氏,卻是抱著滅亡廣南國的目的前來征伐。他們隻有先將廣義的鄭軍擊滅,解除腹背受敵的險境,才能將更多南方的物資和人員集中到北境,專心應對南侵的鄭氏大軍。
但聚集在廣義的鄭軍憑借兩條河流的險阻,硬是抗住了廣南軍隊的數輪進攻,死死地拖住了廣南國南北數萬人馬。
北進的鄭軍也在不斷嚐試要突破日麗江,同時其水師也在廣南國的富春、城庯沱??(今越南峴港)等地遊曳巡視,想著趁隙再次複製攻占廣義之役。
廣南國目前麵臨的危險局勢,可以說是稍有不慎,就會有亡國之禍。為此,有人提議,可否雇傭漢洲強大的炮艦來運送精銳部隊至廣義,先行解除後方的威脅。若是可行的話,是不是還可以利用漢洲的艦船,將廣南國軍隊偷運至鄭氏軍隊的後方,截斷他們的後勤補給,以此挽回現在的頹勢。
廣南國君臣對此建議,隻是僅僅猶豫了半刻鍾,立馬就決定派出使者去新生島,遊說漢洲人的支援,並且還賦予使者更大的自主權,隻要漢洲人同意派出艦船,幫著廣南國運送部隊,金銀財帛或者其他想要的物資可以多許給他們一些,即使他們索要年輕的安南婦人,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為了防止在海上出現意外,廣南國連續派出了三波使者,帶著廣南王的親筆王諭,乘坐數艘小船,就往新生島而來。
齊大江一行北海(帝汶海)艦隊正在柬埔寨王國磅遜(今柬埔寨西哈努克市)停駐,來此目的除了威懾柬埔寨人,配合張文琪等人在普利安哥行事以外,還有就是在此地向柬埔寨人采買大量的糧食和布匹等生活物資,以便後期轉運大明移民所用。
當新生島一艘聯絡船將廣南國使者傳遞的消息告知齊大江後,立時引起他的興趣。在與幾個船長稍事商議後,便馬上做出了支援廣南國的的決定。隨後,便帶著四艘主力戰船和十餘艘小船,回到新生島,將船上的物資匆匆卸下後,徑直朝富春而去。
在路過被命名為臨安堡(今越南頭頓市)的時候,齊大江又將此地停駐的四艘原來俘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武裝槳帆船一並帶上,沿著海岸線,一路朝北方駛去。
“誰能想到,前幾年,俺們還跟這個廣南國打生打死來著。如今,俺卻要帶著人和船去支援他們。”齊大江站在船頭,笑著說道:“這個世界呀,可能真的如俺四……如王上所言,根本就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