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印度商社(1 / 2)

“王上,那個印度距離俺們漢洲遙遠,幾乎與大明相若,萬裏迢迢,如何能分出精力顧及此地。”齊大江皺著眉頭說道:“俺覺得,俺們大齊此時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大力的移民。按如今的移民力度,隻需要再花二十年之功,俺們大齊就會擁有四十萬到五十萬人口。那個時候,俺們即使不能稱霸南洋,但也絕對可以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強大地方勢力,無人可再威脅俺們。”

“移民自然是我們目前最為主要的目標,但有些布局占點,還是要提前做的。經營印度,就是因為距離遙遠,政府精力不夠,所以,先期才集中了國中大量的閑散私人資本介入其中。”齊天說道:“要知道,印度擁有數千萬人口,物產極其豐裕,盛產棉布,糧食、絲綢、硝石、靛青……,以及不計其數的金銀、珠寶、玉器。其富庶程度,不亞於大明。如今,來自歐洲的荷蘭人、英格蘭人、葡萄牙人,甚至還有丹麥人,都已經進入印度,並建立了據點和商站,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大齊王國,怎可錯過這麼一個肥美的獵物?”

“既然印度有數千萬人口,富庶不亞於大明。那豈能是幾個西洋國家隨意輕辱的?”齊大江搖頭說道:“至於我們大齊還是不要蹚這個渾水,一不小心將人和船都折了進去。”

“二哥,印度雖然人口眾多,地方富庶,但它跟大明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齊天笑著說道:“印度,是一個最容易被征服的地區,而且那裏的民眾,更是一群最容易被掠奪和壓榨且不願反抗的族群。我們要是去的晚了,肉和骨頭都會被那些西洋國家給吃完了的。”

“俺們有必要跑那麼遠去掠奪和壓榨印度嗎?”齊大江問道:“整個威遠島(今新幾內亞島)那麼大,俺們才在沿海地帶建立了幾個據點,要徹底將人填滿的話,至少也需要數十上百年時間。”

“威遠島雖然很大,距離我們漢洲本土也很近,但那裏的土人生番,卻是連一點財富都創造不出來。”齊天歎道:“將其占據,隻是能將那裏當做我們漢洲本土的資源供應地,而且還需要進行長期的人口、物資投入。但印度則截然相反,隻要在那裏建立若幹據點,就如同是插了幾個巨大的“管子”,財富會源源不斷地流入我們漢洲本土,滋潤壯大我們大齊王國。”

“……一個印度商社,就可以做到這些?”

“有些事情,如果你不試著去做做,就永遠不可能。再者,即使損失了,也是一些私人閑散資本,於大齊王國整體而言,不會造成劇烈的動蕩。”齊天說道:“你可能不知道,經營印度的殖民貿易公司,最為成功的當屬英國的東印度公司。”

這個時期,英國東印度公司已經成立了四十多年,並早在1608年就來到了印度,在蘇拉特建立了第一個貿易據點,

印度東印度公司的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創業心和有影響力的商人所創建於1600年,這些商人獲得了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給予他們的對東印度的二十一年的貿易專利許可。公司共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

而大齊王國在一個月前發起成立的印度商社,初始額定股本50萬漢洲銀元,以齊天為首的王族以二十年的貿易特許權和3萬塊漢洲銀元占股15%,軍政府水師艦隊以三艘退役的武裝商船作為投資,占股15%,民政府控製下的對外貿易總商社則以每年支援若幹移民和部分物資為條件,亦占股15%。剩下的55%的股份,則對外公開發售,但大部分股份均被那些登州元老,以及具有一定資產規模的富商、工場主所搶購一空。

普通王國民眾,別說兜裏沒幾個銀錢,即使有些積蓄,也不敢隨意地投入到這個所謂的印度商社。海上貿易利潤豐厚,自然風險也是極大,若是船沉了,人沒了,豈不是所有的投資全部都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