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兵鋒 四(1 / 2)

蔣永銳抬頭看了一會扶安縣城,隨即便喊了一名士兵進城給朝鮮人帶話,日落之前,不開城門投降,打進城後,將會進行屠城,雞犬不留。

從城頭可以看到, 扶安縣並無多少兵力,若是附蟻攻城的話,也能將其打破。但自己的本錢可不多,能打的也就是最早跟隨他入朝作戰的五百餘士卒,剩下的,都是未曆經戰陣的兵士,甚至還有一路收容的潰兵和山匪。

但即使是這些軍兵, 他也不舍得消耗, 無端賠了自己的立身本錢。北京城破, 崇禎身死,李自成敗走,建奴入關,而在南京的福王又被擁立為新的大明皇帝。自己所效忠的大明太子,除了一個大義名分,似乎什麼都沒有。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表示願意跟隨太子,重建大明。

能不能重建大明,他不知道。但他作為最早的從龍之臣,太子唯一的所屬兵馬,他可謂是最早下注的人。他日,若太子真能成事,他蔣永銳就算不能封王,但一個世襲國公恐怕是有的。富貴險中求,更何況是這個亂世即將到來的時刻。

帶兵跟著齊國軍隊劫掠朝鮮,籌集足夠的糧秣物資,然後回到登萊地區,就能立刻招兵買馬, 擴大隊伍。

從北方傳來的各種消息, 李自成退入山西後,並沒有停留下來,而是任命了數員將領,分駐山西各處要隘,他自己卻一路跑回了西安,回到了年初誓師出兵的起點。而李自成一路跑回陝西,曾經收降的地方紛紛舉旗叛變,大同總兵薑瓖殺死留守的大順製將軍張天琳和中軍張黑臉,扯起“複明”大旗,控製了山西北部。鎮守偏關地區和陝西府穀、葭州一帶的總兵唐通亦舉兵反叛,恢複大明旗號。

麵對大明北方的數路軍閥,蔣永銳所領的這一路新軍,可謂實力極其弱小。若不能趁著建奴和南京兩邊暫時都未能關注山東、登萊兩地,他必須抓緊時間擴大自己的軍隊實力。要是能得到齊國的支持,補充一些火器,那就更好了。到時候,自己軍隊擴充到數千乃至萬人,兼之手裏有火器,還有太子大義名分,怎麼著也能在這亂世當中,謀得一個好的前程。

可能是看到岸邊碼頭有源源不斷的兵士登陸,再加上大明天朝的餘威尚在,扶安縣最終還是打開了城門,向蔣永銳等新軍投降。

新軍迅速衝入城中,收繳了城中朝軍的武器,並控製了幾個城門。但並未往城中突入,而是等待齊國軍伍的到來。要知道,這次劫掠朝鮮,齊國出動大小船隻近三十艘,經製軍伍七百餘,鄉兵四百多,還有所謂的自救軍近千人,實力遠超新軍。

因而,蔣永銳等新軍官兵非常知機地沒有先衝入城中大肆搶掠。但他們相信,待返回長山島後,齊國一定會將屬於他們那一份交與新軍。

7月14日,登陸總指揮牛虎將部隊分出一部,抄掠東北方向十餘裏外的金堤縣。然而,在金堤城,朝鮮守軍並未因大明新軍表麵身份而主動投降,並擊退了陸戰隊和新軍的試探性進攻。

7月15日,午後,待幾匹馱馬將兩門4磅的火炮運到金堤城下,先是朝著城頭進行了數輪轟擊,震懾了城牆上的朝軍,最後抵近城牆,一舉將城門轟開。新軍蜂擁而入,繼而占領了金堤城。

進城後,大明新軍將力主抵抗的朝鮮知縣、判官,以及領兵將領盡數斬首於城頭。

隨後幾日,齊國陸戰隊官兵驅趕兩地朝鮮軍民將府庫中積存的金銀、稻米、布帛、鐵器等物資全部運往海邊,裝船運走。

整個劫掠行動持續了十餘天,期間,陸戰隊和鄉兵連續擊潰了兩路來援的朝鮮軍兵,俘殺五百餘,剩下的朝軍潰逃回駐地。兩戰敗北後,附近郡縣再無援兵敢來驅逐登陸的南洋番邦“海寇”。

7月30日,在徹底將金堤、扶安兩線搜刮一空後,齊軍連同大明新軍乘坐艦船,心滿意足地離開朝鮮。

朝鮮全羅道觀察使隨即向王京漢洲發捷報,言,擊殺登陸賊寇數百,迫其登船離境遠去,收複被占縣城兩座。

8月5日,齊國艦隊返回長山島。此次為期一個月的劫掠活動中,搶占濟州島,攻破朝鮮沿海縣城兩座,獲取糧食近15萬石(約9000噸),馬牛羊驢騾豬三萬多頭(隻),金銀三萬二千餘,布帛綢緞一千三百餘匹,其他各類物資若幹。雖然繳獲的金銀不多,但卻弄到了大明無數饑民最為寶貴的糧食。

長山島碼頭此時已經聚集了十三艘武裝商船和專用移民船,正在陸續組織此前滯留島上的近萬饑民登船離開。

穀龐

漢興島總管陳大郎也隨著移民船隊來到長山島,同時還將漢興島上駐守的第二陸戰連帶了過來,如此,整個長山島便集中了七個陸戰連,一個騎兵中隊,兩個炮兵中隊,正規作戰力量達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