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年8月7日,齊國遠征艦隊停泊於阿巴斯港外,等待薩法維帝國官員的訪問允許。
這座港口是由偉大的阿巴斯一世主持修建的,最初的目的,是用以取代被葡萄牙人占領的霍爾木茲港。盡管,在1622年,在英國人的幫助下,薩法維帝國收複了葡萄牙人強占的霍爾木茲島,控製了波斯灣沿岸。但這座港口依舊成為帝國最為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英國人、荷蘭人、法國人、莫臥爾人以及眾多阿拉伯商人,攜帶大量的貨物來此,與帝國進行貿易。
1639年,薩法維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在卡斯裏西林的左哈布平原簽署了《左哈布(席林堡)條約》。根據該條約,兩河流域(尹拉克)劃歸奧斯曼帝國,埃裏溫和部分高加索地區仍在波斯控製下。此後薩法維王朝與奧斯曼帝國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和平。目前在位的阿巴斯二世,也一直都恪守《左哈布條約》,盡力避免與奧斯曼帝國發生衝突。
至於東邊的莫臥兒帝國,在薩法維帝國於1650年奪取了坎大哈後,也逐步開始與其緩和關係,以保持東部邊界的安寧,使得通向印度的絲綢之路再次複蘇。
總的來說,這十餘年來,在英明的阿巴斯二世統治下,整個帝國都相對處於和平時期,經濟得到極大的發展。手工業如製瓦、陶瓷和紡織業得到迅速發展。16世紀裏編織地毯從一個遊牧民族和農民的副工業發展為一個完整的工業,包括設計和生產的專業化。除了地毯外,絲綢、紡織品、馬、羊毛、珍珠和在印度作為調味品的杏仁等商品,大量出口,不僅繁榮了國內手工業和畜牧業,也給帝國財政帶來了巨額金銀。
就在帝國上下享受難得的和平與繁榮時,尹斯法罕卻傳來一個不好的消息。阿巴斯二世身染重病,而且據說這位賢明的君主情形似乎不太好,這給整個帝國的統治階層帶來一絲隱憂。
要知道,阿巴斯二世今年才三十四歲,未來的繼承人蘇來曼年齡尚幼,在後宮長大,對外麵紛繁複雜的世界並不了解。若是,阿巴斯二世真的有個意外,這無疑將給薩法維帝國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就在帝國大維齊和各地總督為阿巴斯二世的身體而擔憂不已的時候,遠在南方新大陸的齊國竟然組織了這麼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來阿巴斯港訪問。這讓當地的總督和各級官員驚詫莫名,同時,內心深處也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慌。
齊國遠征埃及,並重創當地帕夏武裝的消息,早已傳到了薩法維帝國境內,這讓深以為奧斯曼帝國為宿敵的薩法維王朝上下無不感到歡欣鼓舞,並充滿了幸災樂禍的心理,為齊國的軍事打擊行動,都暗暗叫一聲好。
雖然,埃及行省隻是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偏遠羈縻地,但此舉,多少能讓奧斯曼人吃癟,或者說讓他們的臉麵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打擊,這是所有薩法維帝國臣民所樂見其成的事。
可是,這個齊國打完了埃及,不趕緊回你們的漢洲本土,為何還帶著這麼多炮艦來我們薩法維帝國進行所謂的訪問?!
這恐怕是想攜大勝埃及之勢,專門跑我們這邊來耀武揚威的吧?
阿巴斯港作為帝國最為重要的貿易港口,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不容任何有失。因而,帝國於此特地設了一名總督,以對該港口進行有效管理。
馬吉德-侯塞尼總督麵色陰鬱地看著被召來的齊國波斯商社駐阿巴斯港大掌櫃傅雙全,沉聲問道:“你們齊國人是在向我們薩法維帝國示威嗎?”
“總督大人,何出此言?”傅雙全聽到通譯的翻譯後,微笑著說道:“我們這支特遣艦隊從漢洲本土出發時,除了受命攻擊蘇尹士當地帕夏武裝,為我使團遇害進行進行軍事報複外,還肩負訪問貴國的任務,他們帶來了我們齊國大王的一封親筆書信和若幹禮物,準備呈交給你們帝國沙阿,以為加強我們雙方的友好往來。隻是,當時鑒於軍事行動的迫切性和突然性,所以並沒有在來的時候,對你們進行友好訪問。因而,拖到戰事結束的時候,艦隊才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