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天津武行之弊(1 / 2)

聽到這王延鬆的這個問題,寧遠卻是回道。

“過分倒是不至於,隻是我卻是想問問王師傅,你覺得如今咋這天津武行的風氣,比之以前如何?”

聽到這話,王延鬆卻是思量了一會,最後也是說道。

“雖說依舊是紅火,但比之以前卻是有了些許變化。”

寧遠聽到這卻是又問道。

“這變化是什麼呢?”

這時這王延鬆卻是說道。

“我也說不上來,隻是感覺這武行有一些東西變了。”

聽到這,寧遠卻是意有所指地說道。

“王師傅是說不上來,還是不願說出來啊!”

“既如此,那便由我來說上一說吧。”

說到這時,那王延鬆也是臉色有些微變,但卻未有打斷寧遠的話頭。

於是寧遠卻是說道。

“咋天津在十多年前雖未有這武術之鄉的名頭,但那時的武行卻是最為有武人風骨之時。”

“那時天津武行內以及那些外地武人之間更是時常比武,以比武決高低,憑本事立招牌。”

聽到這時,那王延鬆的臉上竟也是有了一抹追憶,隻聽得他說道。

“當時的風氣確實是如此。”

而另一邊的寧遠卻是未有止住話頭。

“可是自那一場大比之後,這武行也是開始變了味了。”

“十年前上滬國際武術交流大比,我天津武行頭牌韓客武前輩一人連敗東瀛十家劍道館,打出了我天津武人的氣魄,也是確立了我天津武術之鄉的名頭。”

“端的是了得,可是有了這名頭咋這武行卻是變了味道。”

“自那以後來我天津搏名的小拳種越來越多,上門踢館之事也就越來越多。”

“可時間一長,天津武行的這些個武館的館主卻也是越來越怕敗了。”

聽到這那王延鬆卻是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又是說道。

“這卻也是實情。”

而這時寧遠卻是有些唏噓地說道。

“名聲大了,顧慮多了也是常事,可後麵的一些變化卻是讓我天津武行徹底地變了味。”

“我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咋天津的武行竟是有人提出了這台上比功夫,台下做文章的法子。”

“此法一出雖不是所有武館館主都支持,但卻是無一人反對。”

“至此我天津的武行卻是再沒有出過踢過九家武館之事。”

“天津武行的麵子卻也是這樣“保住”了啊!”

說到那“保住”二字之時,寧遠的語氣卻是說不出地玩味。

而那王延鬆聽到這時卻是少有地沉默。

他雖知寧遠所說是實情,可他卻是這天津武行之人,於這事上他也是不可評價的。

畢竟甭管那法子是不是有些下作,可他王延鬆當初沒有反對,便已是那法子的受益人之一了。

這時若是再去說那提出法子之人的不是,卻是有些“端著碗罵娘”的意味。

王延鬆是個武人,這種事他卻是幹不來的。

不過他也是沒有訓斥這寧遠,因為這些個事平素裏他們也不是不知道,隻是沒人願意講出來,大家也是刻意地忽略了這個事情罷了。

現在寧遠說出來,這王延鬆也是沒有啥可跳腳的,王延鬆卻是更好奇這寧遠接下來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