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斷電話後,寧遠又看了看時間。
看完後他也沒有再接著去鼓搗自己的芯片,因為他今還要回東山去一趟。
雖然高美娟已經回上海去了,但寧遠畢竟和蔣皎在一起了,時不時地還是要回去拜訪一下蔣皎的家長的。
所以寧遠今便約了蔣皎一同回東山。
雨朦朧,清華池旁。
此時一身白裙的蔣皎正坐在一個亭子的長石椅上等著寧遠。
這是她和寧遠經常碰麵的地方,離校門近而且景色和意境都不錯。
特別是今這樣的氣,畫麵可比之平常可要好上不少。
而這般的景色,現如今的蔣皎在這亭子裏坐著的時候可是沒少吸引別人的眼球。
來如今的蔣皎已經告別了以往的青澀,多出了一些成熟額感覺,畢竟女孩和女人可是不一樣的。
而在這三年裏,蔣皎在事業上也沒有一直閑著。
在第一首歌曲發行之後,她已然是一名名氣不的歌手了。
隻不過她並沒有完全忘乎所以,在寧遠的建議下他還是在藝校堅持著聲樂的學習和曲譜的創作。
而後也出了幾首品質還算不錯的原創歌曲,人氣也是越來越高。
當然這個年代不比寧遠後麵的那個年代那般信息發達,歌曲發行之後即便很受歡迎,但也並不會給歌手帶來多少曝光度。
大都數人都是對於歌曲熟悉,而對歌手模糊。
而到了寧遠的那個年代,可能就反過來了,有不少的人是對歌手熟悉,歌曲模糊乃至於毫無印象的程度。
至於原因也與時代有關,信息發達的時代,流量所能帶來的效益往往會比潛心作曲來的快得多。
而這樣的風向,就必然會催生一些不是歌手的歌手,甚至讓得一些歌手為了創作去提高自己的曝光度。
而也是這種對於效益追求的風向,才導致了寧遠那個時代最為常見的一個套路,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這種的路子。
而這種路子所求的也無其他,無非便是更大的效益而已。
而這樣的路子中追逐的人,便會有得不少的人變得歌手不像歌手,演員不像演員。
對於這種未來的風向,寧遠也算是有所了解的。
不過寧遠卻並沒有讓蔣皎走上這樣的路子,而且蔣皎貌似也不太想往那樣的路子走。
畢竟蔣皎其實也就是把歌曲創作當成了自己的愛好和理想,對於其他的當然不會太感冒了。
再者也不缺錢不是,何必讓自己這麼跟著風向走呢?
如果真想靠著這個方向賺錢,其實也不需要自己走上台前的。
這種行業實話台前的賺的不少,但幕後的公司其實賺的更多。
何必屈著自己去當這種提線木偶呢?
有著經濟基礎再加上大體風向的把控,如果蔣皎真想在這個行業內獲取高的地位。
寧遠完全可以幫蔣皎打造出一個娛樂帝國出來。
隻不過蔣皎沒有這方麵的想法,寧遠也就沒想往這個方向使力了。
隻是時不時地給蔣皎一些曲風的方向上的建議而已。
而對於這樣的寧遠,蔣皎卻已經很滿足了。
除了那讓人臉紅的事情,她有點承受不來以外,其餘方麵蔣皎覺得寧遠真的很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