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衣冠南渡(1 / 2)

“正如金國當初沒有滅了南宋一樣,現在就說說後金,如果崇禎遷都,那麼後金就會陷入和他們的女真祖先相同的境地,我假設一下,你就明白了。”

“中國曆史上有三次因動亂而發生的大規模人口南遷現象,稱為‘衣冠南渡’,前兩次是因為‘永嘉之亂’和‘安史之亂’。”

“第三次就是因為北宋滅亡,趙構渡江,在杭州建立南宋,大批中原百姓為躲避金兵,跟著朝廷南遷。因為發生在宋高宗建炎元年,也叫‘建炎南渡’”。

“如果當初崇禎聽了周皇後的建議,遷都南京。把遼東、京城乃至整個長江以北的軍隊全部調往江南,吳三桂也不會投靠滿清,不會把五萬明軍精銳和二十萬遼東百姓拱手送人。”

“那麼,就會有大批的中原百姓跟著中央政府向南遷移,就會出現中國曆史上的第四次‘衣冠南渡’。”

“北方地區連年的自然災害,本就導致人口銳減,再出現大規模南遷的話,整個北方地區就會出現大量的無人區。”

“讓滿州人入關,把空曠少人的北方地區扔給李闖的農民軍和滿州人去爭,會不會很熱鬧?”

“那李自成的農民軍有沒有可能投降了滿清?”芷蘭問。

“不會,李自成在清軍和吳三桂的聯合追殺下都至死不降,如果和滿清單挑,更不會投降了。”

“再說他當時的兵力十倍於清軍,雙方極有可能因為爭奪勢力範圍而殺得你死我活。”

“滿州人入關時,滿州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加到一起,總兵力才十萬出頭。這十萬兵力,如果要長途奔襲,跨越遼闊的北方,去渡江攻擊明軍。那麼後勤供給就會出現大問題。”

“前幾次入關作戰所帶的糧草,隻夠在京城、直隸附近轉轉。如果一直向南進軍,無論如何是不夠的。那樣,就要將軍隊化整為零,分散開來,到處搜尋,或買、或搶沿途百姓的糧食。”

“在大片的無人區裏,無糧可買,可搶。小股的清軍,還可能受到農民軍的襲擾,那麼這些清軍真的到了長江邊上,還能有多少戰鬥力?”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清軍入關後,能不能做出渡江攻擊的決策都未可知。因為滿清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存在著幾派勢力。順治六歲繼位,就是各派勢力妥協的結果。”

“如果真的占領了中國北方,滿清內部就有可能出現分歧。就像一群強盜合起夥來出去打家劫舍,在沒有搶到財物的時候是最團結的。”

“在當時,北京城以及周邊地區大量的財富近在咫尺,卻搶不到手,這激發了滿州人的鬥誌,使他們變得空前團結。”

“一旦占領了廣大的北方,有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既得利益,很多人就會喪失了鬥誌,急於跑馬圈地,劃分地盤去了。”

“就很難形成渡江作戰的一致主張,最後鬥爭的結果,很可能會激發內部矛盾,甚至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