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心裏說,我如何知道,肯定是不能告訴你。他突然想起了一首兒歌,我有許多的秘密,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
他想笑,忍住了沒笑出聲來,說:“是朕從古書上看來的。衡臣你是儒學大家,不過這學問,四書五經裏沒有,嗬嗬嗬……”這下終於可以笑出聲了,他笑得那麼爽朗。
張廷玉再次拱手道:“聖學淵遠,臣難望項背!”
允祿在一旁卻沒笑,也沒有說話,內裏是一肚皮想法。你這熊孩子,既知道德興縣有這麼好的銅礦,為何不早說?害得工部費勁巴拉到處找,白花了多少人才物力?
人小鬼大,難道你阿瑪在位時你就是不說,非得等自己即位了再說嗎?太那個了吧……
弘晝卻和允祿的想法不同,他從心裏沒相信四哥的話。
小時候和阿哥們一起在上書房讀書,讓師傅們逼得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出了上書房之後,四書五經讀得少了,可其他雜書卻是越讀越多。
什麼稗官野史,山河圖誌,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他無不涉獵。家裏的藏書沒有一萬冊,也有八千冊,其中不乏宋版的古書。自問讀過的書,不見得比四哥少,可怎麼從來沒聽說德興縣有這麼好的銅礦?
他很不解,卻又不好問,隻是隱約覺得,自打上次四哥暈厥又醒來之後,比以前城府更深了,更難以琢磨,好多地方都透著邪性。
“好了,客套的話不說了。”乾隆笑著擺了一下手,接著道:“朕在古書上,還看到有幾處銅礦,隻是德興的這個最好。”
“皇上,”允祿瞪大了雙眼道:“既如此,何不讓工部一體踏勘,若是開采產銅,可一舉改變我大清缺銅之現狀。”
“十六叔,”乾隆停住了腳步,轉過身笑對允祿說:“總得給後世子孫留下些,再說,德興的銅礦加上滇銅,眼下足夠我大清的用度了。”
“如此太好了,”允祿興奮的說:“那就不用再花銀子去東洋買銅了。”
“不,十六叔,東洋的銅照買,越多越好。等到德興的銅礦出了銅,讓人去東洋放出風去,就說我天朝所產之銅已足夠使用。”
“這樣興許還能把東洋銅的價格壓得低一些,然後照買不誤,有多少要多少,不要心疼銀子,把東洋的銅都買光了最好!”他說到這裏,突然語氣有點恨恨的。
“用銀子把東洋的銅換回來,再用我朝的綢緞、食糖、藥材去把銀子換回來。如此,不僅銅有了,百姓的生計也會好起來。”
他抬頭望向窗外,仿佛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幽幽的說:“以後要用到銅的地方,太多了。”
弘曉這半天一言未發,此時插話道:“皇上,等有了足夠使的銅,是不是就不會銀賤銅貴了。”
“也未必,”乾隆依舊慢慢的踱著步子,說:“即使有了足夠使的銅,如果鑄錢和稅賦征收不加以變革,依然難除弊端。”
“下麵的那些個齷齪官,黑眼珠盯著白銀子,隻要看到好處,什麼法子想不出來?所以,必須要變革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