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光彩照人(1 / 2)

乾隆接著說道:“要想讓他們心甘情願的遷出來,必須誘之以利。”

“皇上,”弘晝問道:“如何誘之以利?”

“用土地換,”乾隆道:“原籍的一畝地換新地界兩畝,沒有地的每人給幾畝,還怕他們不走?”

“大部分人都走了,有那冥頑刁鑽的,殺他一批,這事準就辦下來了。”

“這說的都是對那些窮苦人,至於地主豪強,地多的,朕還不跟他換呢,朝廷也不能白吃虧。”

“有錢人最是惜命怕死,就把這些人留在當地,也隻有乖乖繳賦納稅的份兒,沒人敢起哄鬧事。”

“問題的關鍵在於,地主隻是極少數,幾百萬的窮人,朝廷要用兩畝地換他們一畝,沒地的還要白送幾畝,除了關外封禁之地,朕去哪裏還能找到那麼多土地?”

“皇上,”半晌沒說話的弘曉問道:“封禁之地原本空曠少人,即使將朝鮮族人遷到那裏,也沒有那麼多漢人與他們雜居呀?”

“所以說,還要從關內地少人多的地方遷出大量漢人,一部分去朝鮮,一部分去關外和朝鮮族人雜居。”

“今夏黃河泛濫,好幾處決口,沿黃幾省都遭了災,在這幾個省裏遷一些沒地的窮人過去。”

“不能照安置朝鮮族人的辦法,但是可以賤賣土地給他們,拿不出錢的可以先種著,分幾年從收成裏扣出。”

“皇莊裏脫了奴籍的壯丁還有幾萬人,也一起遷過去,事情不就成了?”

“關外冷得早,趁著天暖,抓緊把這事情做了。天寒地凍之前,讓這些人都安了家,分了地,明年春暖就能耕種,不會誤了農時。”

“朝廷賑濟一些糧食,朝鮮今年也是豐年,關外去了那麼多人,少不了要修路、建屋,戰時毀壞的也要重修,官府再招一些民夫,讓他們掙點工錢,差不多也將就下來了。”

“從明年起,東海省和所有關外地區,蠲免三年錢糧。讓老百姓手裏有了閑錢,就能蓋房造屋,添置新農具,有恒產者有恒心。有了這些,人心就穩了,就攆他都攆不走了。”

乾隆說得口幹舌燥,見幾個人都低著頭不說話,知道他們還是一時轉不過彎兒來,遂喝了一口茶,又道:“這裏沒有旁人,咱們君臣關起門來說句不當說的話。”

“當年滿州人入關進了中原之後,為什麼要將龍興之地封禁?還不是因為滿州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攏到一起,也不過十幾萬人。”

“老祖宗心裏也沒有底,不知道能不能坐得穩這江山。怕將來萬一還得退到關外去,不能沒了立足之地,所以才將龍興之地封禁起來。”

“當初是為自己留著退路,如今過去快一百年了,慢說現時已經坐穩了江山,就是將來真有坐不穩那一天,再退回到關外,就指望現在這些旗人,能成嗎?”

“他們個個都是爺,串茶館子玩女人,鬥雞走狗都是好手。真要到了關外苦寒之地,莫說是捕魚打獵,就是讓他拿鋤頭下地,不餓死才怪!”

“滿州人沒有退路了,封禁龍興之地還有何必要?無論是朝鮮族人還是漢人,把大片大片的荒地開墾出來,種上了糧食,早晚不還得給朝廷繳賦納稅?最終還是國家受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