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臣慮得不無道理,朕想先挑山東和湖北,一南一北兩個省份試行一下,以一年為期,若沒有大的問題,明年起全國施行。”
“地方各級官吏,能做得好,頂子就接著戴。若不能做好,趁早騰出位子。京師大學堂今年能畢業幾百人,明年能畢業上千人,以後一年比一年多,能幹好的人多著呢。”
見眾人再無話說,弘晝道:“皇上,榷關上的進項,多半都入了內務府。若是裁撤了,各省收繳的銀子直接進了戶部,那內務府怕又要支應不下來了。”
“這個朕也想過了,不僅榷關要裁撤,已經通商的四關和以後新開的所有海關,一律由戶部委員征收,內務府的人都給朕撤回來。”
“至於為什麼,朕就不多說了,有空你們問問弘曉和訥親。”
“這樣,榷關和海關上的稅金都收到戶部,內務府支應不下來,盡可以向戶部去要,真要是正項的開支,戶部難道還會不給嗎?”
“說到這正項的的開支,朕又想到一樁,就是這皇商。說起皇商來,就先說說這江南三織造吧。”
“江寧、蘇州、杭州織造的費用由工部和戶部分攤拔款,每年耗用幾十萬兩白銀,隻為了供應朝廷和宮中所用的綢緞。”
“這是朕讓工部和內務府核查後開列的存貨清單,你們看看吧。”他從一撂折本的最上麵拿起兩個,扔在了小幾上。
“無論是上用、賞賜用還是製作官服所用緞匹,都至少可支用五十年以上,其中杭綢一項,更是可以支用八十幾年!”
“縱是再耐存放的東西,放了幾十年,能比得了新的嗎?朝廷每年耗費幾十萬兩銀子換回來一堆幾十年也用不上的東西,這不是拿著民脂民膏來造孽嗎?”
“還不止於此,這些皇商隸名內務府,頂著皇家的名頭營商,和朝中及地方的權貴往來甚密,半官半商,官商不分。”
“大到兵器、糧草、銅、鹽,小到營建所需木料、衣物織造、甚至胭脂水粉,他們把持了各行各業。”
“隻要有皇商經營的行業,就沒有買賣公平可言。現今國家倡導工商皆本,這皇商就成了最大的障礙!你們說是不是這樣?”
鄂爾泰見皇上問,緩緩的說道:“皇上所言極是,有些皇商在下麵確實不像樣子,多有受人詬病之處。”
“隻是這裏頭有一些,似應加以甄別。比如山西八家皇商,在我朝入關之前便往來於關內關外,為我八旗軍隊運送所需物資,甚至提供關內明軍的消息,立下了不少功勞。”
“順治爺特地賜宴以示褒獎,並將他們封為皇商,籍隸內務府,為皇家采辦所需。”
“這其中的介休範家,在康熙五十九年準噶爾部叛亂時,自願以三成的費用運送軍糧,輾轉萬裏,不勞官吏,不擾閭閻,所運軍糧都是克期必至。”
“範家為此花費無算,也算是於國有功,若此時一體裁撤,恐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