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對策出爐(2 / 2)

“博學鴻詞科不同於恩科,開幾科,或是幾年開一科都由朝廷視情形而定,如此便可收放自如,朝廷則完全占了主動。”

“好,”乾隆讚道:“集思廣益,這事情就想得周全了,就這樣定下來,明春三月開博學鴻詞科,就像訥親說的,隻開北闈。”

張廷玉道:“舉人三科會試不中,原有製度可以在吏部記名候補的,如今也都停了。”

“以後南北兩個大學堂也會出現舉人連續應試不中的情形,似乎該有個說法。”

乾隆沉思了片刻,說道:“會試三科未中的已經停了記名候補,此時不宜一體恢複,顯得朝廷怕了士子們聚集生事。”

“這樣,原有三科會試未中的,明年去大學堂應試,一次未中,即可在吏部記名候?。”

“其餘舉人,參加大學堂考試三年未中的,也同此例。至於多久能補到缺兒,或是能補到什麼樣的缺兒,就得各安天命了。”

弘晝道:“皇上這個辦法甚好,從前的會試三年一科,若是三科未中,九年就過去了。”

“若再趕上考了幾科舉人的,那這人得多大年紀了?大好的辰光都埋在書堆裏了,就是補上了缺兒,能為朝廷出幾年力?”

“大學堂是一年一試,三年考不成,或是去記名候補,或是棄文務農,或從商,或做工,總還來得及,終歸能吃上一口飯的。”

“嗯,和親王思量得對。”乾隆道。

弘曉道:“皇上,縣裏克扣舉人祿米一事,雖事出有因,但其過當責,也該有個說法才是。”

“嗯,”乾隆沉吟著道:“這事不止常州府那幾個縣,怕是全國都不在少數。若是處分得嚴了,也恐傷了下頭辦新學的心勁兒,常州府和陽湖縣,各罰俸半年。”

“兩江總督,江蘇巡撫及常州府其餘各縣予以申斥,責令即刻補齊克扣舉人的祿米。”

“老西林讓學部知會各省分司,下去各縣仔細看看,若戶部下拔的銀子果真不敷新學的用度,具實詳奏上來,朝廷可酌情追加,也省得縣裏四下騰挪。”

“皇上,”張廷玉道:“此事因孫舉人被逼自盡而起,苦主那裏似乎也要略有照拂才好。”

乾隆道:“劉延清,這是你刑部的差事,你看這案子該如何了結?”

“皇上,”劉統勳道:“單就案子本身來說,縣裏、府裏都沒有不當之處。”

“債主孫某為親不義,為富不仁,殊可痛恨,但府、縣裏既沒有責任,也不好對他過度責罰。”

“臣也讚同對苦主有所恤閔,但不應寫到判詞裏,否則於法無據。”

“那就這樣,”乾隆道:“讓省裏學部分司出麵,給苦主送些銀子,以示撫慰,既盡了天理人情,也讓聚集的士子們沒有了話說,如此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