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兆惠問道:“奴才看地圖,那澳省似乎比大清疆域的一半還廣些,是隻設一省嗎?”
“隻設一省。”乾隆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若設上幾個省,就勢必要再委去幾個巡撫,幾個提督。”
“離著本土萬裏之遙,朝廷統禦不便,幾個巡撫、提督又互不統屬,時間久了,容易坐大,以致各自為政,內耗不斷,有急難時,必然不能同心協力。”
“內裏出了問題,就容易被人乘虛而入,各個擊破,到時咱們君臣豈不是白費了一回力?”
“所以,不管澳省地域有多大,哪怕是設一百個府,一千個縣,隻能是一個省!每府設一參將,每縣設一守備,統轄相應兵士,守衛地方。”
“文官與武將互不統屬,各司其職。府、縣裏設三法司衙門,按察署的巡捕負責日常治安,遇有急重危難之事,大營裏出兵協助。”
“如此才是長治久安之道,能保彼處永世都是中國的疆域!”
眾人聽了,無不佩服皇上的深謀遠慮,紛紛點頭稱是。
“原住民敵不過你們正規軍隊,又不甘心束手就擒,有很多人會逃得遠遠的,你們也不必像狼攆兔子樣到處去追。”
“隻管先挑著膏腴之地都占了,窮鄉僻壤的不用去管他,我們去的百姓越來越多,等到好的地方都占完了,他們就隻能到荒山野嶺裏去棲身了。”
“一點一點的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生存條件越來越惡劣,若是肯就範遷移則不失為一條生路。若仍是一意孤行,隻怕幾年凍餓貧病下來,許是能省了我們好多事。”
眾人與眼前這位皇上相處的多了,知道他重實務而輕虛名的性子,此時也顧不得什麼君臣禮儀了,都睜大了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他,聚精會神的聽著他的話。
乾隆喝了一口茶,突然問兆惠道:“知道為何選你做澳省巡撫?”
一句話問得兆惠臉上微紅,拱手道:“聖慮高深,神化難名,奴才哪敢隨意揣測?奴才隻曉得赴湯蹈火,一心為主子和朝廷出力便是。”
“說得不錯,”乾隆滿意的點頭道:“朕取的就是你這份忠與能。讓你做這個澳省巡撫,不僅因為你老成持重,民政軍事都不差,還因為你有當初遷移朝鮮族人的曆練。”
“占了澳省後,當地有外國商人的,曉諭他們,澳省自此是我中國領土,勒令其克期離境,原有的一應財物可悉數帶走。逾期不走的,沒收財物,強行驅離。”
“原住民中有願意投奔他處的,集中起來記名備案,發給糧食路費,任其自便。”
“若有領了錢糧,仍賴著不走的,或是走了之後複又潛回的,一經發現,即刻拘押,遞解到本土來。”
“那些沒有地方去的,又不想凍死餓死的,就效仿當年的朝鮮那樣,都給朕遷到本土來!”